|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鄧郁松。 |
中國的成品油價在“追漲不追跌”的質疑中度過了元旦,日前終於應聲而落,但即便價格做到一時的與國際原油接軌,要構建一個上下各方傳導的、牽動石油價值鏈各個環節的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尚需要更深遠的改革出臺。為此,我們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鄧郁松。
●價格機制存在較大弊端
問:中國目前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是怎樣確定的?
鄧鬱松:中國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是在1998年和2001年兩次改革方案的基礎上形成的,是按照與國際市場價格接軌並保持國內油價相對穩定的原則確定的。
主要包括六方面內容:一是國內汽、柴油價格與新加坡、鹿特丹和紐約三地市場價格掛鈎;二是當新加坡、鹿特丹和紐約市場汽、柴油月加權平均價格變動超過一定幅度時,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三是根據國內市場消費結構的實際情況,在不突破按接軌原則確定的調價總額的前提下,參照國際市場比價關係,相對調整國內汽、柴油價格;四是汽、柴油零售價仍實行政府指導價,由國家計委制定並公佈零售中准價;具體零售價由中石油、中石化集團公司在規定浮動幅度內確定,浮動幅度為上下8%;五是設定國內成品油漲(降)價區間,穩定成品油價格;六是汽油、柴油銷售由兩個集團公司統一組織配送到基層零售單位,實行城鄉統一價格(包括對用戶的批發價格)。
●價格調整滯後有五弊
問:這種定價機制能否適應目前國際油價大幅波動?
鄧鬱松:目前中國的石油價格形成機制遵循了與國際石油市場接軌的基本原則,但總體來看,目前的價格接軌還只是被動接軌,並且存在滯後性,還無法真正反映國內供求狀況。
一是由於近年來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國內油價保持相對穩定只進行了分次調價,但這並未減少油價變化對國民經濟的影響,且由於每次調價幅度較大,反而會對國內市場產生較大衝擊。
二是國內油價調整滯後於國際油價變化,不利於國內市場的穩定供應。
三是價格調整滯後造成無法通過價格機制的作用及時調整供求關係。
四是不利於科學評價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公司的績效。在現行定價機制下,兩大集團公司承擔著“穩定”油價的任務,國內油價並不是真正的“市場”價格,因此很難對兩大公司的經營績效做出準確評價。
五是難以推進改革進程。受中國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影響,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高漲並未造成中國成品油價格等幅上漲,國內價格明顯低於國際價格。價格政策的不合理造成成品油進口減少,加油站虧損增多,市場化的改革進程受到阻礙。
●綜合配套改革方案出臺
問:目前是否適宜出臺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
鄧鬱松:去年3月,國家發改委決定適當提高國內成品油價格,同時建立對部分弱勢群體和公益性行業的補貼機制、相關行業的價格聯動機制、石油企業漲價收入的財政調節機制以及石油企業內部上下游利益調節機制。這一措施表明,國家關於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的方向進一步明確,即在能夠推進市場化的領域,要推進市場化改革,對因市場化所帶來的價格變化及對相關行業和群體的影響,通過完善政府相關措施特別是通過利益調節機制進行解決。這些綜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出臺,為進一步推進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奠定了好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