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中美不甩手世界有希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22 00:09:33  


佐利克早就看到,中美的雙手已經粘住在一起,鬆不開了,美國要獲取任何利益,在伸手的同時,都無法放棄中國的手。
  中評社香港2月22日電(評論員 丘巒)在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踏上了中國土地,從此實現了中美“兩國領導人橫跨太平洋的歷史性握手”,它標誌著“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中美關係攜手前行的歷程已經過了35年。由艱難的握手,到時緊時鬆的聯手,中美兩國始終沒有甩手。

  無需隱瞞,35年來,中美之間是對手。兩國在戰略利益方面不斷交手,互有爭奪,但是,分分合合之間,中美雙方的手指沒有分離過。常說,十指連心。手指的不分離,中美兩國的心意就能相通。冷戰初期的“對抗”,中美的雙手是不交集的。大三角時的“和解”,中美的雙手握在一起。冷戰後時代的“磨合”,中美的雙手格外活躍,有較勁、有交叉、有力度,有搖動。你拉我,我拽你。手的促進作用,在中美關係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美國前副國務卿佐利克曾用了一個經濟專有名詞“利益攸關方”來定位中美關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後來進一步詮釋:“中美雙方不僅是利益攸關方,而且更應該是建設性合作者。”佐利克與胡錦濤其實論及了中美之手的妙用。

  佐利克看到了中美的雙手已經粘住在一起,鬆不開了,美國要獲取任何利益,在伸手的同時,都無法放棄中國的手,或者說,要注意到中國的手。胡錦濤的看法則是,中美的雙手不能鬆開,但是可以互相配合,你拿杯子我倒茶,兩國利益由此得到高度契合。用這種比喻可能太通俗了,難於精准度量。但是,胡錦濤與佐利克的戰略思考,高低立現。

  爲什麽呢?佐利克是客觀地描述了美中雙手的關係,是被動的論述。胡錦濤是在客觀的事實之中看到了中美之手的主觀能動性,更具高度。如果只按照佐利克的描述,人們更多的注意到中美雙手的交叉狀態,看不到中美雙手的互相配合,能為世界做更多的大事。所以,胡錦濤的建設性合作者論,堪稱為中美兩國利益關係的發展定下了最明亮的目標。

  中美聯手之後,很多的問題都被雙方的手摘除了。兩國之間在台灣問題、人權問題、貿易問題、防止武器擴散問題等地緣戰略和意識形態方面的分歧不斷地凸顯出來。但是,又不斷地被中美兩國聯手壓下去。中美關係幾經跌宕起伏,總體上卻在不斷向前發展,尤其是經貿關係有了飛躍性的進步。最重要的原因,在於中美的手一直努力托著兩國關係的底盤。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