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25日電/據香港商報報導,在本月剛剛出版的美國《華盛頓人》雜誌上,由資深中國問題記者Neil King帶來的這個觀點甫一亮相,就立刻引來了輿論的廣泛關注。
分析人士指出,作為一家在華盛頓地區頗有人緣的媒體,《華盛頓人》發表這篇文章,顯示當地各界人士已敏感地認識到,中國的發展與他們是那樣息息相關而不可忽視。
這篇長達六七頁篇幅的重頭文章名為《波多馬克河上的北京》,該河是流經華盛頓城的一條主要河流,其中以大量鮮活的事例,全方位展示了幾十年來美國人眼中中國形象的變遷。
文章開頭首先感歎,中國在美國的地位與1979年中美建交時相比,已經不能同日而語。那時,中國國旗掛在華盛頓郊區“外表破敗”的溫莎公園飯店門外,幾十名中國外交官住在裏面的廉價房間內,而美國人對中國的印象僅限於未來美國跨國公司的“遊樂場”以及“旅遊地”。
時至今日,在華盛頓的以色列和新加坡使館之間,中國駐美新使館正在拔地而起,到2008年完工時,它將是占地25萬平方英尺、耗資2億美元的中國新形象展示櫥窗。文章認為,中國使館遷址合情合理,因為美國現在每天都以10億美元的速度從中國進口商品,越來越多像聯想集團這樣的中國公司也開始在美國投資或並購。
“非友即敵”論失寵
對中國這個一方面搶走美國製造業大量工作機會,一方面又同時為美國中產階級提供用之不盡的廉價貨物的國家,美國既依賴又恐懼。五角大樓的戰略制定者視它為“怪物”,美國對外投資者和零售商卻將它視為“燈塔”。美國住房抵押貸款率能夠保持穩定,很大部分要感謝中國大量購買美國債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