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副總統切尼。(資料圖) |
副總統切尼向來被視為美國政府中的“鷹派代表人物”,說一些硬話是常有的事情,比如就在最近,他還在伊朗核問題上表態說,不排除包括動武在內的任何可能性。儘管如此,他2月23日在澳大利亞訪問時妄評中國軍力,稱中國軍力的“快速擴張”“不符合中國和平崛起的目標”,仍然引起了世界媒體的廣泛關注。
有分析人士把這番話視為“最近一段時間美國高官對中國發出的最為激烈的言辭”,它所傳遞出來的資訊令人費解。
切尼妄評中國軍力
切尼是2月下旬開始他此次的亞太之行的,據稱主要目的是緩解美國的盟國——包括日本和澳大利亞對伊拉克和朝鮮問題的擔心,但“中國議題”卻喧賓奪主地意外成為此行最受外界關注的內容。
21日,切尼在日本停留期間,“中國軍事崛起和影響力增大”就是他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談的重要話題之一。據參與這次會談的日本外務省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說,切尼和安倍對“中國軍力迅速增長但缺乏透明度表達了關注”,他們一致認為,需要密切注視中國“迅速增長的航天能力”。
23日,切尼在訪問澳大利亞時,再次對中國的“軍事擴張”表示擔心,稱“中國的做法與其聲稱的‘和平崛起’目標不符”。注意到切尼此次講話的場合和方式的觀察家稱,這番話並不是被記者追問時不得不做出的表態,而是切尼早就準備好的講稿的一部分;不過,他講這番話的同時,也用了一大段緩和的話“讚揚中國”。
據報道,切尼訪澳的第一次公開活動是23日在悉尼的香格里拉酒店對“澳美領導層對話”機構發表演說。這次演說是早已敲定好的。切尼在當天的長篇演說中談到了美澳聯盟關係、國際反恐局勢和伊拉克局勢,在談到朝鮮半島局勢時,切尼對中國扮演的角色表示了讚賞。“中國在六方會談進程中扮演了特別重要的角色,因為中國人理解,一個有核的朝鮮會對自己的安全造成威脅。我們希望中國能和我們一道阻止致命技術的部署和擴散,無論是在亞洲還是在中東。”但是,他接著話鋒一轉說:“中國政府的其他行動傳達了不同的資訊。上月的反衛星導彈試驗和中國持續的高速軍事擴張缺少建設性,與中國聲稱的‘和平崛起’目標不符。”切尼還說:“希望中國政府成為該地區一支穩定與和平的力量。”
插曲變成主角
雖然談到中國的內容在這次長篇演講中只算是個插曲,但卻引起了媒體的關注,美聯社、路透社和法新社都專門發稿報導“切尼警告中國軍事擴張”,世界各大媒體紛紛轉引了這些報導。有記者還用切尼的這番話來追問其他政治人物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
23日,在華盛頓召開的一次新聞發佈會上,有記者請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對切尼的話發表看法。蓋茨基本上附和了切尼的說法,他說:“中國軍事能力當前的一些發展讓人擔心。”蓋茨還對中國的軍費開支透明度表示了擔心。這位前中情局局長和蘇聯分析員把估算中國軍事開支與冷戰時期估算蘇聯軍費相提並論。他說,他懷疑中國在軍事上的開銷比國家預算中顯示的要多,蘇聯當年也有這個大問題。
不過,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並沒有附和切尼對中國的指責。當地時間24日上午,切尼和霍華德在悉尼共同會見了記者。當時有記者問霍華德:“昨天切尼副總統對中國說的話比較狠。你同意中國的軍力擴張超過了他們的安全需要嗎?中國具體該怎麼做才會消除外界的顧慮呢?”霍華德回答說,過去10年中澳大利亞與“偉大的盟國美國”的關係更加親密了,但同時也與中國建立了一種“非常有建設性的、可以理解的關係”。法新社24日對霍華德態度的解讀是:“在中國(軍事)擴張上,霍華德不願附和切尼”。文章稱:“總理不願接受切尼的這種觀點,反而突出提到,澳大利亞在與美國保持良好關係的同時,也正與北京建立堅固的合作關係。”
美對華聲音較複雜
切尼在此時發表這樣的針對中國的講話並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孤立的。事實上,美國政界和軍界人士近期不斷就中美關係發出複雜的聲音。
美國前副國務卿佐立克日前接受新加坡《海峽時報》專訪時稱,如何對待中國崛起是美國未來的主要挑戰,重要的是尋找共同利益,把中國的發展需要與美國的利益聯繫起來。佐立克談到他提出的中國應成為“利益攸關方”這一概念時說,它是為了應對“如何把新崛起的強國融進國際秩序”這一挑戰而提出的,而中國以積極的態度接受了這一概念。佐立克認為,中國人已認識到自己的國際影響擴大了,但這一切來得太快,他們正努力適應這個變化。不過佐立克認為,中國要成為“利益攸關方”,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這是一項需要幾十年才能完成的工作”。
23日,美國空軍參謀長在回答有關中國未來是不是美國敵人的問題時也表示,美國在經濟及文化方面與中國可多方合作,他希望彼此不至於為敵。他說,美國的目標不應該是找出壞人,而應該是尋求戰略夥伴關係,尋求合作方法,共同對抗恐怖主義。
另外,美國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將於下月進行他去年7月上任後的第三次訪華。美國財政部21日宣佈,保爾森將於3月7日在北京會見中國官員,並于次日在上海做關於中國資本市場的發言。布什政府正在勸說中國開放金融市場,好提高美國公司的參與度。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去年達到了2325億美元,國會裏的民主黨人因此進一步要求政府加大力度處理這種不平衡。
美國的一些中國問題專家認為,今年以來,在經歷了一段相對穩定的發展後,美中關係開始進入一個敏感的階段。從華盛頓一些智庫最近舉行的有關中國問題研討會來看,美國正在重新評估前一階段的對華關係,並試圖更為準確地把握中國的走向。
總體看來,由於各個層次的溝通機制的建立,中美雙邊關係有了向縱深發展的基礎。但美方強調,互信的建立仍將取決於能否通過溝通機制取得成果。保爾森在上次訪華時就向中國施壓,稱“短期而言,我們必須取得成果,只有這樣才能獲得長期的效果”。隨著民主黨掌控國會和美國大選的臨近,特別是美對華貿易赤字不斷增加,被壓抑了一段時間的鷹派人士又有了提高調門的機會。
從政府層面來講,切尼的講話有著“安撫”國會內部對中國提升軍力擔憂的考慮。而前些時候,布什政府在貿易方面也採取了一些行動。本月初,布什政府決定向世貿組織起訴中國,指責中國對多個行業提供了政府補貼。美國《耶魯全球化》線上雜誌的評論稱,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的貿易夥伴採取的最具挑釁性、影響最大的貿易制裁措施。
儘管目前美中之間出現的問題大多集中在經貿領域,但更多的跡象表明,由經貿問題引發的糾紛,正在向政治轉移,並被一些鷹派人士利用。
今年中美關係將很微妙
對於切尼的講話,中國人民大學的時殷弘教授說,美國政府一直在誇大中國軍力,誇大這種軍事能力對美國的衝擊。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發展,中國的軍事力量也在發展,中美之間的軍事差距儘管很大,但存在縮小的趨勢。美國人很看中這種縮小的趨勢。切尼和蓋茨都是美國政府的高級官員,他們的講話表現出了“真實的卻過了頭的擔憂”。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袁鵬研究員認為,切尼在日本、澳大利亞等地宣傳中國軍事威脅論,實際上是在強化針對中國的同盟,凝聚這些盟國的共識。時殷弘也認為,切尼批評中國,為的是拉攏盟友。作為布什政府裏的鷹派人物,雖然切尼支持與中國進行接觸,主張與中國是“利益攸關方”的關係,但在軍事領域,仍認為中國軍事力量的發展會衝擊美國軍事實力的“靈魂”,因此,誇大中國的軍事威脅,有利於糾集在亞太地區的盟友。
目前,美國對中國發出複雜的資訊。復旦大學的沈丁立教授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把中國定位成一個多元的國家,既是合作夥伴,又是競爭對手,還是“利益攸關方”。他們強調中國一個方面時候,往往會忽略另一個方面。
正是由於中美關係的複雜性,許多專家在解讀切尼講話時,都談到了2007年中美可能出現風波的可能性,袁鵬還說“要警惕中美關係遭遇倒春寒”。
時殷弘認為,今年中美兩國關係將會很微妙,主要的問題不會出在軍事領域,而是出在其他方面。貿易問題有可能會進一步激化,從中國對美國的大量順差,到人民幣匯率等,到今年年底美國開始打起明年選戰時,這些問題將會更加突出,甚至會帶來重大的負面影響。此外,伊核、朝核、對非外交、甚至環境保護等問題,都可能讓美國對中國產生不滿。
袁鵬說,雖然中美兩國關係面臨著一系列的不確定因素,但這並不會導致大的對抗。美國的主要戰場在中東,主要的意識形態對手是宗教極端主義。中美兩國之間貿易互補,基礎穩定,兩國關係框架也相對穩定,在這個框架裏可以處理各種新老問題,雙方不會輕言對抗。(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