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稱,中國老百姓存款多,企業存款也多,只要移出一小部分去幹什麼,那地方可能就會有過熱,不見得都是整體流動性導致的問題。
通脹“很複雜”
在談到通貨膨脹問題時,周小川表示,從中國本身來講,內部供求關係的壓力不是很大,但現在全球通貨膨脹相互影響,所以有時國內供求關係掌握得挺好的,但國際上會將通脹因素傳導進來,比如石油漲價、初級產品漲價,這些對中國都會有一定影響。
最近,國際糧食期貨漲得比較厲害,雖然中國糧食主要靠自己,但也有一部分依賴進口,所以從邊際角度看,國際市場糧價對中國也有一定影響。
在中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中食品的比重占得比較大一點。因此,去年11、12月,包括今年1月,由食品帶動的價格上漲比較明顯。“但現在,我認為過早得出什麼結論還不太合適,但要密切關注這種動向。”
周小川稱,通貨膨脹是一個比較複雜的東西,可以用消費者物價指數衡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參考生產者物價指數、批發物價指數,也可以考慮GDP(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判斷過程。另外,還需要判斷,是一些臨時現象引起的,一兩個月就會過去的,還是一個中期趨勢。
不過,周小川承認,利率跟通貨膨脹的關係是比較明確的。如果通貨膨脹上升的話,央行應該考慮使用貨幣政策,包括利率政策,來表明央行一定會採取動作抑制通貨膨脹,“保持幣值穩定,這也是我們的職責”。
周小川表示,比較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有不少採用所謂通貨膨脹目標制,能引導預期,同時表明中央銀行的責任。但中國還處於改革過程中,必須通過改革開放,把基礎慢慢打好了,那些貨幣工具才越來越有效,從這個角度講,當前這個階段,我們不選擇通貨膨脹目標制那種做法,這也符合中國的國情。
匯改仍按“老步伐”
在被問及人民幣匯率問題時,周小川表示,人民幣的匯率改革最開始是2005年7月份的初始調整,然後參照一籃子匯率進行浮動,再往下就是逐漸加大市場供求關係決定匯率的程度,也就等於擴大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或者說彈性,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今年沒有什麼特別的重點,還是按照這種方式,本著自主性、可控性、漸進性,一步步往前走。
周小川表示,匯率機制主要取決於兩個主要因素,一個是參照一籃子貨幣,一個是市場供求關係,現在央行正慢慢讓市場供求關係決定匯率的比重加大,這就是彈性的增加。而市場供求關係跟貿易有關係,如果貿易順差擴大,人民幣升值就可能快一些;同時也跟資本流入有關係,跟中國一些大公司到海外上市拿到外匯回來結匯有關,這些都影響市場供求關係。所以人民幣有時升值,有時貶值;對有的貨幣升值,有的貨幣貶值;幣值變化有時快一些,有時會慢一些。但這並不是人民銀行的一種政策,而是市場供求關係在發生變化。
周小川否認了中國匯率改革比較緩慢的說法。他表示,改革一直在往前走,速度問題應該是各人站的立場不一樣。“我們覺得從中國經濟和金融改革的角度,以及中國這麼大一個經濟體的承受能力、企業的承受能力來看,速度挺快的。”他表示,出口企業總會有一部分因人民幣升值而承受壓力,希望多數企業在有一定壓力的情況下能通過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檔次和價格來消化。個別企業可能承受不了,那麼它可以轉產或者內銷,甚至極少數企業可能關門了,這也正常。“我們希望這些現象是在可控的範圍內,較小的規模,對經濟不會有太大的衝擊和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