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水安三銅像。 |
提到日本的櫻美林學園,國人或許知者不多;而北京朝陽門外的陳經綸中學卻已在京城小有名氣。追根溯源,兩校有著共同的前身——創立於上世紀20年代的崇貞女子學園。該校創立者清水安三先生是位致力於中日友好的教育家。
1891年清水安三出生于日本滋賀縣的一戶普通農家。中學時代接受洗禮,成為基督教徒。大學時代,清水讀到德富蘇峰的《中國漫遊記》,又在奈良唐招提寺瞭解到鑒真大師的事蹟,於是對中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17年,清水安三以傳教士身份來到瀋陽,為了更好地學習中文又移居北京。1919年,中國北方大旱,農作物全面絕收,整個華北地區餓殍遍地。清水號召人們出資賑災,在朝陽門外建起災童收容所。他每天趕著馬車到災區逐村收養災童,總人數近800名。上世紀20年代的朝陽門外窮困破敗,民不聊生,賣春者隨處可見。為拯救不幸的女童,清水於1928年出資在災民聚居區創辦崇貞女子學園。作為學園的開創者,清水安三與妻子清水美穗為學園的發展日夜操勞。
除勞神於學園事務外,身為日文雜誌《北京週報》記者的清水始終關注著中日關係的動向。對日本在華的擴張政策,他心情極為矛盾:“我有一顆十分愛日本民族的心。但同時又有一種把中國的憂患當成自己憂患的心情。”
當時,在華日本人大都有“一等國民”的優越心理,驕橫傲慢。對此,清水批評道:“人不能看見自己的臉,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人的眼睛是一面很好的鏡子”,“我們觀中國人的神情,可以領悟到自己的醜陋。”而對日本人在中國的種種醜行,清水先生更深以為恥:“日本人要再修飾一下自己。不從心裏開始修飾,不觸動靈魂,就不能有熱愛之情,與中國攜起手來是不可能的。”清水先生的正義言行終於激怒了日本軍部,《北京週報》被迫停刊。
如果說報紙的停刊使清水失去了發表正義言論的園地,那麼為南京大屠殺的仗義執言則給他帶來了一場“筆禍”。由於政府和媒體的刻意掩飾,日本普通民眾對大屠殺的情形並不瞭解。因學園籌款事宜來到夏威夷的清水特別撰文向當地日僑講述真相。該文在當地掀起軒然大波,一些右翼大罵清水為“國賊”、“混蛋”,日本駐夏威夷領事館也指控他侮辱日本軍隊。清水回擊道:“我喜歡北京,更愛中國人,縱然罵我是混蛋,我也還是要完成我的使命。好人多的是,混蛋有一兩個也無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