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社會和諧穩定,百姓安居樂業,是廣大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務。今年要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採取更加有力的舉措,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方面邁出重要步伐。
(一)加快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會公平。要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總體佈局是,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加快發展職業教育,著力提高高等教育品質。今年,要在全國農村全部免除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這將使農村1.5億中小學生的家庭普遍減輕經濟負擔;繼續對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並補助寄宿生活費。要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不斷提高保障水準。今年全國財政安排農村義務教育經費2235億元,比去年增加395億元。“十一五”時期中央財政將投入100億元,實施農村初中學校改造計劃,地方政府也要相應增加這方面的投入。同時,繼續解決好城市困難家庭和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今年還要確保全面完成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和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讓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學,都能上好學,我們一定能夠實現這個目標。要把發展職業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為面向全社會的教育,這是一項重大變革和歷史任務。重點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健全覆蓋城鄉的職業教育和培訓網路。深化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建立行業、企業、學校共同參與的機制,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高等教育要以提高品質為核心,加快教育教學改革,相對穩定招生規模,加強高水準學科和大學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努力造就大批傑出人才。支援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發揮社會力量辦學的積極性。
為了促進教育發展和教育公平,我們將採取兩項重大措施:一是從今年新學年開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建立健全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制度,為此中央財政支出將由上年18億元增加到95億元,明年將安排200億元,地方財政也要相應增加支出;同時,進一步落實國家助學貸款政策,使困難家庭的學生能夠上得起大學、接受職業教育。這是繼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之後,促進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二是在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行師範生免費教育,建立相應的制度。這個具有示範性的舉措,就是要進一步形成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讓教育成為全社會最受尊重的事業;就是要培養大批優秀的教師;就是要提倡教育家辦學,鼓勵更多的優秀青年終身做教育工作者。
繼續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加快推進以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為重點的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一批自主創新的領軍人物和中青年高級專家。加快人事制度改革,促進人才合理流動。鼓勵出國留學人員回國工作、為國服務,進一步做好吸引、聘用境外高級專門人才工作。要在全社會弘揚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風氣。
加快衛生事業改革發展。著眼於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今年重點抓好四件事:一是積極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範圍擴大到全國80%以上的縣(市、區),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搞得更快一些。中央財政安排補助資金101億元,比去年增加58億元。落實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村衛生服務網路,每個鄉鎮由政府辦好一所衛生院,採取多種形式支援每個行政村設立一個衛生室,建設農村藥品供應網和監督網,加強農村衛生隊伍建設,努力讓廣大農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二是加快建設以社區為基礎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優化城市醫療衛生資源配置,重點發展社區衛生服務,落實經費保障措施,方便群眾防病治病。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給予適當支援。三是啟動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政府對困難群眾給予必要的資助。四是做好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今年擴大國家免疫規劃範圍,將甲肝、流腦等15種可以通過接種疫苗有效預防的傳染病納入國家免疫規劃。在免費救治艾滋病、血吸蟲病等傳染病患者的基礎上,擴大免費救治病種。為此,中央財政增加支出28億元。這對於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增強國民身體素質,具有重大意義。加強職業病、地方病防治。大力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發展,充分發揮祖國傳統醫藥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為了更好地推進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國務院已經組織力量抓緊制定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案,努力解決好廣大群眾關心的看病就醫問題。
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繼續落實現行生育政策。穩定低生育水準,提高出生人口品質,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全面實行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等制度。擴大農村“少生快富”工程實施範圍。完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服務體系。
發展老齡事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婦女兒童和青少年事業,依法保障婦女和未成年人權益。關心和支援殘疾人事業,為他們平等參與經濟社會生活創造良好環境。
在全社會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培育文明道德風尚,尤其要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產業政策。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進一步發展哲學社會科學。著眼於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權益,逐步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突出抓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社區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全國文化資訊資源共用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農家書屋工程。繼續建設一批國家重大文化工程。加強網路文化建設和管理。搞好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和檔案保護。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堅持開展掃黃打非。積極發展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加強城鄉基層體育設施建設,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競技體育水準。抓緊做好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的籌辦工作,做好上海世博會籌備工作,辦好上海世界特殊奧運會。
(二)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
堅持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實施有利於促進就業的財政、稅收和金融政策,積極支援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重點做好下崗失業和關閉破產企業人員再就業工作,積極幫助“零就業家庭”和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推進退役軍人安置改革。發展和諧勞動關係,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度,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
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今年中央財政安排社會保障支出2019億元,比去年增加247億元。繼續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推進做實個人賬戶擴大試點工作。健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加快建立適合農民工特點的社會保障制度,重點推進農民工工傷保險和大病醫療保障工作。抓緊研究制定社會保險關係跨地區轉移接續辦法。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特別要做好外資、私營等非公有制企業和城鎮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工作。多渠道籌集和積累社會保障基金。完善社會保險費徵管方式,提高基金徵繳率。強化社會保障基金、住房公積金等社會公共基金的監督管理,嚴禁侵佔挪用。積極發展社會福利事業。
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制度。今年要在全國範圍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這是加強“三農”工作、構建和諧社會的又一重大舉措。各地要根據實際,合理確定低保對象範圍和標準,中央財政對困難地區給予適當補助。在全國城鄉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於促進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繼續落實好優撫政策,妥善解決優撫對象的實際困難。切實抓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妥善安排受災群眾的生產生活。支援慈善事業發展。要讓城鄉百姓特別是困難群眾都能夠享受到公共財政的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