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廣播機構將取代港台 官員:不礙新聞自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29 09:24:35  


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報告公布。左起:胡恩威、徐林倩麗、梁天偉、黃應士及馮美基。(大公報圖)
  中評社香港3月29日電/經過十四個月的研究,香港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昨日提交正式報告,建議成立新一間全新的公共廣播機構,名為“香港公共廣播公司”,擁有獨立的免費電視頻道,首階段經費繼續由政府負責。但對於具爭議的香港電台去向問題,報告未有涵蓋,只認為港台擁有根深蒂固的架構和機構文化,若轉變成為公共廣播機構,只會造成難以克服的問題,並非良策。

  工商及科技局局長王永平重申,對公共廣播服務檢討持開放態度,政府收到報告後會詳細研究,並於今年下半年發表諮詢文件,詳細列出政府就公共廣播服務未來發展的意見。他又強調,新聞和言論自由是香港繁榮安定的基石,亦是基本法清楚賦予香港每個市民的權利,當局保證絕對不會做任何會影響本港最珍惜的新聞和言論自由的事情。

  董事局悉由特首委任

  大公報報道,該份報告共分十一章,長逾七十頁,分為公共廣播服務的需要及角色、組建新公共廣播機構的需要、管治、問責、財政、節目等章節。當中焦點在於,建議設立一間全新的公共廣播機構。

  依照建議,這間名為“香港公共廣播公司”需獲最少一條免費電台頻道,以及更多擁有編輯獨立和節目自主權,由董事局負責制定目標策略,董事局人數不多於十五人,其中最少九名成員來自九個不同界別,例如傳媒、文化藝術和弱勢社群等。行政總裁和員工代表是董事局的當然成員,全部由行政長官委任。

  政府撥款十年減二成

  至於新機構的財政模式,報告建議成立初期全數開支來自政府撥款,最遲在第十年將政府撥款減至八成,其餘兩成來自其他收入,例如商業贊助、出售節目等,但不應接受零售式的廣告收入。

  但報告未有將香港電台的角色及去向作說明,只表示:“港台有根深蒂固的架構、詳盡的內部守則及濃厚的機構文化。改組為法定機構勢將帶來顯著的改變,要決定其現有的組織架構和運作方式的存廢,殊不容易”、“簡言之,大幅度改變港台的現狀,必將造成許多實在而難以克服的問題,不利新的公共廣播機構」。因此,委員會的結論是,將港台轉變成為公共廣播機構並非良策。

  委員會主席黃應士在昨日的記者會上說:“新的架構,沒有理由要去管治另一個有七十年歷史的機構,這樣綑綁著新的機構,很難去做事。”被問到是否意味港台會被新的廣播公司取代,還是未來會有兩家公營廣播公司,黃應士表示,這些應交由政府和公眾考慮,委員會的職責,是要從宏觀角度探討公共廣播的角色。

  去向交政府公眾考慮

  委員之一的陳景祥表示,在撰寫報告期間,曾諮詢過港台員工的意見,不少員工對轉制和改變公務員的身份有保留,港台工會亦向委員會清晰傳達立場,普遍員工不希望改變公務員身份,要港台轉型為新的公共廣播公司,存在很大的困難。

  有學者認為,政府應盡快釐清港台的角色。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梁偉賢說:“如果有一個獨立、全新的公共廣播機構出現,港台會受到很實際的影響,其實即使未出現也好,港台的人事、工作等士氣已大受影響,所以在這點上,政府要盡快向港台或市民大眾作出交代。”

  民間關注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召集人王紹爾表示,報告未有涉及港台的角色問題,並不可接受,政府應盡快對此作出回應。

  行政長官於二○○六年一月十七日委任一個由六人組成的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全面檢討香港的公共廣播服務。成員包括黃應士、陳景祥、馮美基、梁天偉、徐林倩麗、胡恩威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