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31日電/“釘子戶”最近在大陸吵得火熱,台商在大陸興建房產或廠房,也常會碰到不肯搬遷的“釘子戶”。這幾年大陸官方在各地大興土木,許多台商也面臨搬遷的命運,甚至台商也變成了“釘子戶”。
台經濟日報報道,最近的一個案例就是台灣人聚集的上海,當地的虹橋機場要擴建跑道,附近有一個台商聚集的工業區面臨拆遷的命運,許多台商到處串連,至今還是不願意搬走。
一名在當地開設加工廠的台商指出,當地的工業區雖然不是合法成立,但當初台商到這邊投資時,也都是當地政府核准,現在區政府突然要他們“動遷”(指拆遷),給的補償金又少,台商反彈很大。
由於在該處設廠的台商都屬中小型台商,單一台商沒有足夠的力量爭取權益,因此多位台商串連起來後,不僅向當地台協反應,還回到台灣向與大陸關係交好的民意代表陳情,經過多方角力後,當地政府承諾給予更好的搬遷補償方案,這是台商“釘子戶”的一個案例。
台商在大陸開發不動產或是廠房時也難免會碰到“釘子戶”,其中又以中小型台商為主。一位在1998年到廣東東莞投資的台商李先生說,中小型台商到大陸投資大多是單獨設廠,與大企業到當地會備受禮遇的情況不同,許多土地的問題都要自己解決。
李姓台商說,他在東莞設廠兩年後面臨擴廠需求,但鄰近廠房的荒地上住了幾戶人家,雖然他們公司提供比市場行情好三倍的價錢,但對方看準了他亟需擴廠,因此哄抬價錢不肯搬遷。
李姓台商說,他可以理解對方不肯搬離老家的心情,這也不是用錢就可以解決的,但有些住戶擺明的就是要“削凱子”,開出天價搬遷費。李姓台商後來選擇搬遷至當地政府開發的新工業區,但這個經驗還是讓他見識到“釘子戶”的厲害。
一位在華東從事不動產開發的大陸人張力指出,“釘子戶”其實隱含歧視意味,他認為,外傳的“釘子戶”有很高比率並非“刁民”,因為許多大陸開發商在面對拆遷戶時,僅肯提供與市價相當的補償金,張力認為,“如果是原價,那為何我要搬走?”
台商這幾年也面臨到大陸官方要求搬遷廠房的要求,已符合都市建設或更新等需求。不少大陸台商因為搬遷廠房面臨許多損失,但在華東與華南也有不少台商因此受惠,因為官方有時提出的搬遷補償費十分優渥,或是動遷後換得的新土地位置比原先更好,部分台商還大賺一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