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小組奔走邊界線 中越陸地勘界工作提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03 14:26:14  


2001年12月27日,中國和越南陸地邊界第一塊新界碑揭幕儀式分別在中國廣西防城港市的東興口岸和越南芒街口岸舉行。
  中評社香港4月3日電/3月25日,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在北京與越南副總理兼外交部長范家謙舉行會談,雙方一致把2007年視為中越實地勘界立碑工作的關鍵一年,並重申了兩國領導人去年確定的爭取2008年完成勘界立碑任務的目標。 

  “這條時間線是已定線,必須要解決,一定要完成。”國家測繪局中越勘界測繪辦公室主任、從上世紀90年代初中越雙方工作組剛開始接觸就介入邊界談判工作的武曉淦告訴記者,按照計畫,2007年必須完成所有外業(室外作業),2008年完成全線立碑工作,這是一項“政治任務”。

  14個小組奔走邊界線 

  據《國際先驅導報》報道,中越兩國山水相連,但多年來,1300多公里的漫長邊界線卻承載了無數的歷史變遷。僅上世紀最後30年,兩國就走過了從“同志加兄弟”到“拔槍相向”再到關係正常化的全面考驗。當歷史的硝煙已隨時光漸漸遠去,重新劃定邊界就成了當務之急。 

  從2002年兩國勘界工作正式啟動至今,全面勘界工作已經過了整整5年。更早前的1999年12月30日,兩國政府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陸地邊界條約》(以下稱《陸地邊界條約》),2001年12月27日,中越陸地邊界第一塊花崗岩界碑在中越邊境廣西段的陸地邊界立下。

  為了實現2008年底前完成全線勘界的目標,國家測繪局今年將12個小組的測繪技術人員擴大為14個小組,40餘名專業測繪人員與雲南和廣西兩省區外辦組織的勘界人員一道,正奔走在漫長的中越邊界線上。 

  “我們的任務是配合外交部,做好勘界的技術保障。”武曉淦表示,在兩國聯合勘界組中,雙方各有一名組長,“最後每個界碑的確定都要由雙方組長和技術副組長簽署。”

  高層領導每會必談勘界

  之所以會確立並反復強調勘界時間表,遲遲不能確定的邊界線已經影響中越雙邊經貿交流是重要原因之一。

  “老確定不下來,邊貿就無法大步發展。”武曉淦對記者表示,這種影響其實在今天的兩國邊界地幾乎隨處可見。往往是廣西這邊的邊貿大樓建設得紅紅火火,可到了邊境口岸,越南那邊甚至連摩托車都開不過去,幾堆爛石頭堵在那裏,甚至連基本通行都無法保證。

  事實上,這種阻礙早已為兩國高層所關注。“近幾年只要兩國高層領導人見面,都要提到勘界問題。”武曉淦認為,除了經濟角度考慮外,這也和中國的周邊和外交政策有很大關係。

  1999年,中越確定了兩國關係發展十六字方針,即“長期穩定、面向未來、睦鄰友好、全面合作”。這一方針實際上也已成為兩國勘界工作中的重要指導。2005年7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北京會見越南國家主席陳德良時,提出了“妥善處理邊界領土問題”的建議。

  去年11月17日兩國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明確表示雙方“同意進一步密切配合,採取更加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快陸地邊界勘界立碑工作進度,確保最遲於2008年完成陸地邊界全線勘界立碑工作並簽署新的邊界管理制度檔”。

  剩下的都是“難啃骨頭”

  高層的重視推動了勘界速度,但一個不得不正視的現實是,現在尚未完成的陸地邊界線,幾乎都是難點和雙方爭議較大地區,“越往後越困難”。

  在武曉淦看來,產生困難的原因,主要是雙方對《陸地邊界條約》的理解和使用的勘界依據上有偏差。武曉淦舉例說,邊界線某段本來有一個舊界碑,100多年來兩國都將其認定為事實的邊界線,但是在《陸地邊界條約》附圖上顯示邊界線不經過界碑,越南方面因此就不願意承認這個已沿用了100多年的界碑。

  武曉淦表示,勘界以《陸地邊界條約》為主要依據的同時,還要參考實際地形、歷史管轄狀況,等等。   

  並非天天“滾在地雷陣”

  此外,中越邊界線上埋著的大量地雷卻依然影響著今人的生活。由於山體和地形的變化,很多地雷改變了位置,成為勘界和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巨大隱患。

  2000年之前,武曉淦到雲南考察時就聽說過“一個87人的村莊只有78條腿”的故事,而另一次也是去雲南的經歷則更加驚險。

  “當時正式勘界還沒開始,我們第二天打算去10號老界碑看看,前一天越南那邊就傳來消息,一個越南上校在距離界碑幾米遠的地方一屁股坐下去,人都給炸飛了。”武曉淦他們後來不得不取消了計畫。

  不過,對於有報導指“每次勘界都能挖出百萬顆地雷”的誇張說法,武曉淦也予以了實事求是的糾正。“這個說法就不對,這麼多年勘界一直在進行,‘每次’是不準確的。”武曉淦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勘界隊員並不是天天都在地雷陣裏“滾”。確實還有很多雷沒有排完,但到現在為止,中方並沒有發生因地雷爆炸造成的人員傷亡事件。

  越南方面重視勘界

  既然是合作勘界,雙方的溝通和交流就顯得更為重要。

  據武曉淦介紹,在具體技術方面,勘界工作基本還是中方在主導,衡量雙方各自採集資料的最後結果,以及製圖和將來的印刷等工作,都要由中方來做。“他們的技術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弱的,也想通過勘界學習一下。”

  國家測繪局為中越勘界專門研發的一套系統,可以將兩國邊界地形地貌的三維景觀、坡度和坡長多少等資料清晰地顯示出來,越南曾經派5個專家到國家測繪局專門學習這套系統。

  武曉淦告訴記者,“作為只有三條陸地邊界(越中、越老、越柬)的國家,越南卻很早就單獨設立了相當於副部級的邊界委員會,該委員會後來並到外交部後,其中僅越中邊界司就有幾十個人在工作。”

  越南方面重視勘界的另一個表現是,兩任負責談判的技術副組長,都先後當上了國家地圖測量局局長。而有意思的,這兩個人都是由中國武漢測繪學院培養出來的留學生,“他們在技術上比較信服我們。”武曉淦說。

  武曉淦告訴記者,在與越南方面的技術保障部門溝通過程中,大家整體上還是能夠互相理解和支持的。“我還是持樂觀態度。”面對2008最後期限,武曉淦肯定地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