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軍63A新型水陸坦克集團演練。 |
中評社香港4月3日電/近年來,一批批資訊化含量較高的新裝備陸續列裝部隊,為推進軍事訓練轉變提供了良好的載體。南京軍區某裝甲師充分發揮新裝備的資訊化優勢,採取嵌入、嫁接等方法對老裝備進行技術改造,以新帶老,優勢互補,使新老裝備有機融合在一起,有效提升了部隊整體作戰能力,他們的做法值得借鑒。
解放軍報報道,3月的皖東腹地,鐵甲馳騁,戰車轟鳴。南京軍區某裝甲師一批新老裝備在複雜電磁環境下,穿插迂回,密切配合,展示出較強的協同作戰能力……正在現場指揮的該師朱師長介紹說,他們著眼裝備逐年更新、新老共存的實際,確立“以新裝備訓練為牽引,促進新老裝備協調發展、整體聯動”的訓練思路,調整訓練內容,創新訓練模式,加快了軍事訓練轉變的步伐。
走進野戰指揮中心,在戰場監控螢幕上,一幅充滿現代氣息的練兵圖躍入眼簾:新老裝備按作戰編成集結之際,強電磁波突襲而來,先前鎖定的目標不翼而飛。關鍵時刻,新裝備利用自身先進性能捕捉目標;部分老裝備充分利用改裝車載電臺獲取作戰資訊,配合各作戰單元分離重組,構建新的作戰模組,與“敵”展開激烈較量……
“新老裝備互聯互通,戰鬥力才能水漲船高!”該師張政委告訴筆者,為解決新老裝備互不相容、難以協同的問題,師裏借助新裝備現有資訊功能,採取嵌入、嫁接等方法整合資訊資源,與科研院所聯合研製出一批訓練軟體,增強老裝備獲取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建成初級野戰戰術資訊網,使所有新老裝備與師團營連指揮網路聯通,實現資料、圖像等作戰資訊的即時採集、快捷傳輸和精確處理。
對比該師新舊訓練教材,筆者發現,一批過時知識、技能的訓練內容被刪除了,電腦網路、數位通信、衛星定位、鐳射和微光熱成像等近百項信息化知識成為必學必考內容;領導機關突出資訊掌控、資訊攻防、精確指揮、電子對抗等資訊化條件下作戰指揮訓練內容的研練。
融合出變化。如今,該師訓練模式已由過去單兵單要素的技能訓練向多要素、多兵種、多領域的協同訓練轉變,並依託新裝備培養出一批新型軍事人才,為加速訓練轉變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