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16日電/中時電子報報道,台灣政論家南方朔今天撰文說,今年開春以來,台灣幾個顯赫一時或仍然顯赫的集團企業,紛紛傳出掏空或內線交易的弊案。據金管會表示,類似的案件還有許多在偵辦中。企業弊案紛傳,當事者固應譴責及法辦;但企業主,特別是多位曾經被視為標竿級的人物,會走到這樣的地步,則大環境這個外因就不能低估。因為由這些弊案,似乎已顯示出,隨著台灣競爭力的持續滑落,一種深沉的內爆危機已露出了徵候。
過去十年來,台灣由於經濟閉鎖,使得台灣藉著大陸這個腹地來擴充規模,進而學習到資本主義體系最奧祕的全球運籌、品牌創造、金融資本運作等能力的先機逐漸失去。累積至今,其後遺症已日趨明朗,主要有:
其一,乃是台灣業者為了自救而西進或南進,演變至今“台灣接單,境外出貨”的比例已高達百分之四十五。這意謂著台灣的經貿數字,其實早已和本地的就業、薪資等完全無關。台灣中產階級持續縮小,平均家庭收入長期停滯,所謂的M型雙峰社會已加速出現,當然也造成了內部消費的停滯,以內需為主的民生產業及服務業一直不振。台灣治安的惡化,民生及服務業由於需求減少而過度競爭,當然也偷工減料,偽劣商品及不實廣告大增。過去台灣由於經濟持續上揚而累積出來的行規紀律已有崩壞之虞。
其二,乃是儘管台灣停滯不進,但對岸並未停下來等待,反而是更多跨國企業挾帶著科技與管理能力登陸。由最近的數字已可看出,台灣集團企業在競爭下,它在大陸的獲利能力已持續在降低中,由二○○二年的二.七七%降為二.○五%;此外則是台灣對大陸的出口成長率已遠遠低於大陸的進口成長率,這意謂著台灣在大陸的市場佔有率已在持續降低中。特別是英特爾至大陸投資晶圓廠,對台灣將來整個相關的產業鏈,必將有更大的衝擊。而除此之外,大陸由於持續開放,及它的在地企業階層興起,已使它對普通外資的依賴度降低,因而今年兩會已決定取消外資優惠稅率,台商可緩衝五年,這對台商機會的衝擊已可想而知。
其三,乃是近年來台灣投資不振,政府的公共投資雖大,但多年用於政治綁樁與圖利己類,除了惡化財政,敗壞政治風氣外,對經濟體質的改善毫無助益,而更嚴重的,乃是台灣整個金融體系由於無法對外開創,它的整個經營策略遂往雙峰社會富裕這一端移動,前幾年台灣盛行消費金融,整個社會炒作奢侈消費,最後在“卡債”“卡奴”問題爆發後結束。接下來炒作的則是豪宅及房貸。房屋已不再是“居住單位”,而成了與股票性質相同的“投資商品”。
近年來,全球藉著媒體與理財投顧公司的宣揚,早已形成了一種以投資者為本位的流行經濟學,當這種流行經濟學說消費代表成長,就一窩蜂搞消費金融;當它們宣稱股市及房市重要,即一窩蜂搞證券融資與房貸,並視之為成長的指摽,這種新的世俗經濟學,不但扭曲了國民的經濟認知,甚至還扭曲了政府的財政金融政策以及國家資源的配置。過去這一年台灣的房市就是官商協力炒作下的結果。但把房屋當做商品而炒高後,真正受到傷害的將是中產階級。
近年來世界各國裡,印度因為畏懼投資者,而向通俗經濟學屈服,誤以為高消費、高股價、高產價,即等於是高成長,結果是前一波全球股市暴跌,它受傷嚴重,而今已房市泡沫化在望。最近甚至發生糧食,特別是洋蔥漲價而造成的暴動。而今台灣的房市也因炒高,有四五.三八%的人認為它在今年將難以為繼。苟若台灣房市泡沫浮現,其嚴重性不容低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