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中國亞洲互動推經濟一體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23 09:53:27  


  中評社香港4月23日電/在海南島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二○○七年會,以“亞洲制勝全球經濟─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始自二○○二年的論壇雖只有很短歷史,但卻已成為日益重要的區域交流機制,讓官商學各方聚首探討地區合作與發展的話題,而各國領導亦可趁機相會。

  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中國對推動亞洲地區合作一直不遺餘力。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年會上發表的主旨演講,便又一次重申了中國對地區合作的重視和支持,還提出要開創亞洲的和諧新局面。他特別強調了共同維護地區和平,深化區域合作,加快科技創新和保護資源環境等領域的合作,並指促進和諧是亞洲發展的本質要求。顯然,推動亞洲區域合作,並由此保障地區的持續和平與發展,可為中國營造良好穩定的地區國際環境,對現代化大為有利。另一方面,中國作為地區大國,且國力及國際影響力正隨高速發展上升,又可為推動地區合作起到龍頭作用,為此作出愈來愈大的貢獻。

  今年年會的創新與可持續發展主題,也正是目前中國發展戰略的重心所在。在“十一五”計劃期間,這些方面都要有較大的進步。正如吳邦國所說,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自主創新,已提出了在二○二○年成為創新型國家的目標,並為此制訂了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其主要內容包括增加研發投入、降低對外技術依賴,和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等。同時,中國政府在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下,又制定了落實節能減耗及環保的具體政策,如要在二○一○年達致降低單位GDP增長能耗比二成,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一成等目標。中國的行動,將成為全區實現創新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部分,還可由此起到示範作用。另一方面,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在創新、環保等領域仍屬後進行列,有必要通過國際合作來引進所需技術及管理方法,和吸收海外在這些領域的正反經驗。

  與會各方也自然關注到亞洲地區合作的前景。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在會上說,亞洲經濟一體化要達到歐盟的標準前路漫長,還須五十年時間。主要原因是亞洲國家在政經及文化等各方面差異很大,須更長時間磨合。但同時也有一些利好因素:(一)後進優勢。歐美等地的區域合作經驗,和世界已進入全球化時代等,都可為推動亞洲合作提供更好的條件。(二)客觀壓力。這既來自其他地區,特別是歐美趨於成熟的區域合作的競爭,也來自各種實際的需求。如經過金融風暴的衝擊後,亞洲各國都深感加強金融合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特別是近期在國際游資泛濫的衝擊下,又增加了區內的金融波動風險,月前的泰國事件已為此響起警號。因此各國按幾年前的“清邁協議”建立雙邊貨幣交換體制後,又正研究建立多邊的共同外儲體系。(三)核心已在。有中國及東盟的自貿區作為核心,及中國作為龍頭,亞洲合作已有了一定的基礎和動力。總之,亞洲經濟走向一體化,雖非一蹴可就,但只要循序漸進,將終可達致目標。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