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非典型性”物價上漲現象是“好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25 16:26:27  



  上漲是“好事”?

  據統計,今年一季度CPI指數分別同比上漲2.2%、2.7%、3.3%,這意味著,去年同期用100元能買到的東西,今年1月份要用102.2元;2月份要用102.7元;3月份則可能得花103.3元。

  這樣的增幅在很多人眼裏不過是“溫和上漲”,在他們看來,這對老百姓沒有太多影響。“經濟學上,4%是個臨界,只要在4%以下,都不會有影響。而且中國經濟增長率很高,因而CPI超過4%也可以想像。”北京經濟學院教授王躍生說。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偉甚至明確表示,下一步物價還要繼續漲。“如果認定我們現在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要解決就業,那麼經濟就還要進一步提速,需求還要擴張,政府要繼續拉動增長,保持速度。因此,無論從政策上還是市場作用的自然週期性來看,物價都還要漲。”他認為,這種上漲是經濟走向新一輪繁榮的重要象徵,不是可怕的事情。

  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2006年,太原市低收入居民僅受食品價格上漲影響,人均多支出近65元,每戶平均多支出200余元;而在海南,低收入家庭平均多支出達152元。低收入階層對物價極為敏感。調查表明,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居民,認為物價“過高”的比例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一些質疑漲價的人士認為,大多物品均涉及百姓基本生活成本,對高收入階層來說漲價影響不大,但對低收入階層而言影響卻非同一般。因此各地在出臺公用事業價格改革方案時,要把握好時機和節奏,處理好價格改革與群眾承受能力的關係。

  即使不是低收入者,他們所感受到的物價壓力也與CPI指數所表現出來的“溫和”相去甚遠。國家統計局的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城鎮居民當期物價滿意指數為負15.9%,較去年四季度下降了1.9個百分點。有1/4以上的的居民認為“物價過高,難以接受”。

  “漲”聲不要響起來

  “物價滿意度也是社會和諧度,要建立在老百姓獲得實惠和普遍的安全感之上。”大多學者的論調基本一致。

  透視現實,當前正是一個物價上揚的時期。據專家預測,物價在短期內回落的可能性並不太大。一個現實的問題是,低收入家庭如何應對物價在高位徘徊?

  已經有學者和官員注意到他們所承受的這些壓力。江蘇、浙江等省從去年開始著手編制低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以反映其在通貨膨脹中的真實感受。廣東低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亦正在醞釀出臺,該指數制定後,將根據物價上漲情況給予低收入困難居民適當生活補助。

  “給予困難人群增加補助或許只是杯水車薪,在稅收、就業等多方面給予低收入群體支援都應該在政府公共政策考量之中。”貴州省社科院一位研究員認為,大部分物價上漲是由市場經濟規律供求關係作用使然,但在一些物價上漲的背後,仍可以看到某些部門的推波助瀾。“對壟斷企業的支援或縱容,對政績的饑渴與衝動,對自身利益的考量以及利益相關者的尋租,這些都能成為某些商品與支出飆升的潛在理由。”他表示,公共管理者應該意識到,物價的上漲背後更多的是民生問題,而不僅僅是表面的利益與政績問題。“相關審計與監察部門,也應該盡力消除這種物價虛高現象,還物價一個真實的水準。”該研究員說。

  “如果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但地方落實與執行軟化,所有措施的效果都將大打折扣。”貴陽一位企業界人士向記者表達了如此憂慮。

  而老百姓當前最關心的是,這撥價格上漲還會持續多久?有專家認為,上游漲價有一個過程,大約需要7-8個月時間才能完全在下游體現。不過,與此同時也有學者表示,在目前投資過熱導致的產能過剩背景下,由於有效需求不足而致使“通縮”可能性亦同時存在,因此,目前的通脹壓力所表現出的物價上漲真的可能僅是一種“非典型”性的上漲而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