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日電(評論員 丘巒)中美關係目前正處在相對的冷靜期,中美雙方都在思索,如何處理可能到來的新形勢、新問題。尤其是美國,正處在新時期的“不識廬山真面目”的處境中,對中國的發展趨勢,看得懵懵懂懂的,見仁見智,甚至不乏憂華成疾者。在此敏感及特殊時刻,美國國內發出的要與中國“融合”的聲音,就顯得更外地響亮和不凡。
Carla A. Hills和Dennis C. Blair日前在美國的國際先驅論壇報發表文章透露說,16個月前,他們匯聚外交關係委員會主持下的專門工作小組,來審議中國崛起的意涵。他們的結論是,“美國需要採取更廣泛和更專注的戰略——融合(integration)——來最大化與中國合作的領域,最小化衝突的可能。”
融合(integration),這樣的概念,一直未能擠入美國的對華政策之中。長期來,美國的對華政策主要精髓是“制衡”。拉拉推推,摸摸打打。所以中國學者形象地比喻,中美關係非敵非友,似敵似友。這就是因爲美國對華政策的畸形而導致。同時,在另一個側面也表明美國對中國的無可奈何:要把中國當作敵人,難。要把中國當作朋友,更難。
Carla A. Hills和Dennis C. Blair匯聚的專門工作小組,可能算是政策研究的一種方式,其結論可提供外交關係委員會參考,可能有影響,也未必有影響。但無論如何,能夠從比較客觀理性的角度探析美國對華政策,總是值得肯定的。中美關係發展至今,已經足夠條件吸引美國人認真地、深層地、客觀地、理性地做一個思考的時候了。
Carla A. Hills和Dennis C. Blair認爲,融合有三個因素:一,加深與中國的接觸,特別是在安全、法治和善治方面;二,讓中國更徹底地融入國際社會,更好地處理環保、能源安全和公共衛生等問題;三,通過加強美國的全球經濟競爭力、繼續推進軍隊軍事化以及加強同盟和安全夥伴關係,制衡中國日增的力量。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這三個因素,一,加深接觸是期盼之極的,不會有意見。二,融入國際社會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目的,不會有異議。三,美國繼續制衡中國,這是中國堅決反對的。由此可知,Carla A. Hills和Dennis C. Blair等人提出的“融合”論,尚存問題:一,還是留了制衡的尾巴的。二,還是從絕對維護美國利益出發,缺乏公平的。三,對中國還是擔憂害怕的。如此條件下的融合,中美雙方都會感到困難和不舒服。
針對這樣的疑問,Carla A. Hills和Dennis C. Blair解釋說:“這些措施並不是要遏制中國,而是解決跟其增長相關的不可避免的不確定性。世界很少可以順利地對付一個大國的崛起,中國的崛起呼籲美國、其他國家和中國自己的明智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