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忍小恥以成大業 馬英九破繭而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03 11:37:05  


上友古人事蹟,昇華自我心境。
  中評社香港5月3日電/馬英九自省說:“我自己在當‘法務部長’的時候,不斷要大家相信,台灣的司法是公正的。我現在當然沒有說‘司法是不公正的’,但我真的覺得台灣的司法,有非常非常大的改善空間。”他多次說,經過特別費這一次事件,他對於“美麗島事件”、“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等受難者的遭遇,真正是“感同身受”了。 

  馬英九曾有一個外號叫“馬更正”。大大小小的事情,他永遠會不厭其煩的打電話,親自動手寫下千言更正函,馬英九一向是找到機會就要“更正”一下。 

  已五十幾歲的人要有所改變,機率是微乎其微。除非經歷了一生當中前所未有的考驗,對自己的內在不斷地省思,才會重新嘗試新的處世之道。 

  二月十三日,馬英九因“特別費”被起訴。對馬英九而言,這是他一生最難以承受的“屈辱”。五月二日的國民黨中常會上,正式獲得國民黨“總統”參選人資格的馬英九,在正式取得“身分”起跑前,於四月三十日傍晚,接受了《新新聞》的獨家專訪,談到被起訴那一天,馬英九用了“非常的鬱卒”、“氣憤”、“憤怒”、“荒唐”、“非常嚴重的冤枉”、“非常嚴重的傷害”、“非常在意,如果每次走出去,會被十目所視,十指所指”、“總會覺得外界會有些誤解”…等字眼。 

  台灣新一期《新新聞》報道,可以想見,被指控是“貪污”,對於馬英九是何等的挫折,他又是何等的想要向世人辯解和說明,何等急著要“更正”呢? 

  但經過兩個多月,馬英九變了。在一封馬英九寫給競選辦公室同仁的信中,他鼓勵團隊同仁,除了要“任勞任怨”之外,馬英九鼓勵團隊也要“任謗”。馬英九說他已漸漸走出陰霾了。 

  他是如何辦到的?他是怎樣走過這段心路煎熬?這樣的煎熬與省思,又讓馬英九有了哪些體會呢? 

  這體會最重要的一點是,馬英九對於許許多多陷入法網的人,學會了多一分“同理心”或“同體心”。這位曾經被紅衫軍總指揮施明德指摘是“法匠”說,經過特別費這一次事件,他對於“美麗島事件”、“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等受難者的遭遇,真正是“感同身受”了。 

  將心比心 走出屈辱感,掛心制度上的補救 

  特別是馬英九開始進行閱法院卷時,感觸特別深。特別費卷宗有一萬四千多頁的文件,光影印就花了十幾萬元,馬英九說有一個問號持續出現在他的眼前:“一個老百姓,哪裡會有這樣的錢去請律師,去打這樣的官司呢?” 

  馬英九問自己:“一般人是不是會得到公平的對待呢?”他知道自己受到社會太多的關切與關愛,所以有很多律師願意幫他,但“一般人根本付不起請律師的錢啊!他怎麼去打官司呢?他的財力如果不足的話,就無法保障他的人權和法律上應有的權利”、“不能期待有很多的包青天啊!” 

  “該怎麼辦?”將心比心中,馬英九走出了“自覺冤枉”的屈辱感,他說他現在更關心的是,如何能幫一般人找到制度上的補救之道,也是他更掛心的問題。 

  至於對於他自己的官司前景,“我尊重這個司法,僅管我對他的內容無法茍同,但我還是願意走完這個程序。”“我充分相信我的清白,我對法院也有很高的期待,我相信和期待法律上最終能還我清白。”“因為我是學法律的,檢察官起訴了,即使認為這是有冤枉,偏頗或是選擇性的採證,還是要透過法律的程序才能平反過來,不能因此去臭罵檢察官,或者做一些非理性的動作。” 

  破繭而出 不再懷憂喪志,EQ更勝於IQ 

  馬英九真這麼相信司法不會因為政治或其他因素介入,判決結果是不如他自信的“清白”嗎?馬英九說,經過“特別費”乙事,面對這麼多的攻擊和冷箭,雖然會造成他“對人性的看法有所改變”,“但是不會讓我否定人性向善的一面”。 

  即使未來還可能面對一審、二審,甚至三審的諸多變數,“我對這個社會還是很有信心的。”馬英九說:“即使可能有很多無法控制的因素,如果都把這些‘可能’當成是負面的,不樂觀的,那就乾脆什麼都不必做,等著宣判就好嘛!”他勉勵自己,他也鼓勵團隊同仁,不要再“懷憂喪志”了,“我會試圖去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啦,現在我會認為IQ重要,但EQ更重要”。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