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和諧社會”完成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話語模式的重大轉變。 |
中評社香港5月10日電/中共中央編譯局研究員、《經濟社會體制比較》雜志主編榮敬本在最新一期的《人民論壇》上撰文指出,某種話語模式可以對革命和社會變革起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如果把某種話語模式凝固化,同樣可以造成巨大的損害。在“和諧社會”的話語模式下,話語同階級斗爭無關,同與此相聯系的權力斗爭無關,隻是同發展經濟、發展文化以及同個人和社會利益的協調有關。
作者引述高尚全對“和諧”兩個詞作過解讀:“和”是指“人人有飯吃”,“諧”是“人人都講話”。文章認爲,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和諧社會”完成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話語模式的重大轉變。
文章說,從2007年兩會“民生”成為最強音,到近來全國從上到下的構建和諧社會的切實舉措,悄然間,隨著構建和諧社會圖景的呈現和深入人心,我們注意到,一種與時代相對應的新話語模式呈現在我們面前。
在構建和諧社會中,語話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改革和革命需要作理論上的表述。社會變革同理論上的表述互相促進。理論上的表述會逐漸成為普遍的話語,同實際的行動相結合,成為某種話語模式。
話語模式反映了社會結構和意識形態關系的論述,可以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何謂“話語模式”?文章指出,這需要追溯到歐洲的宗教改革、啟蒙時期,從法國大革命前的啟蒙時代說起。一個女孩帶著面包和牛奶去探望居住在農村的外婆,狼打聽到了她外婆的住址,先把她的外婆吃了,然后裝成她的外婆,把小女孩也吃了。這是法國農民冬天圍著爐邊經常講的狼外婆的故事。這可以看作是當時法國農民的一種話語模式,它反映法國農民對法國封建貴族在農村“人吃人”統治的極端不滿。
到了1730年之后,法國資產階級逐漸興起。法國大革命的話語模式就是“自由、平等、博愛”。在“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下,法國新興資產階級取得了法國大革命的勝利。
法國大革命的勝利對俄國的十月革命有巨大的影響。列寧在領導俄國革命時,創造性地運用了馬克思主義的原理,提出“一切權力歸蘇維埃”。中國的革命深受十月革命的影響。共產國際把十月革命時“一切權力歸蘇維埃”的話語模式照搬到中國來,主張中國革命是建立蘇維埃式的共和國的目標,把在一個國家可以首先奪取政權的經驗說成中國可以在一省或數省首先奪取政權,並且鼓吹革命高潮已經到來,可以在中心城市發動起義。這種話語模式使中國革命遭受重大損失。毛澤東深入到中國農村作調查研究,提出必須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離開中國的特點來說馬克思主義隻能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努力把話語的主導權從共產國際手中轉移到中國共產黨自己手裡。毛澤東的“農村包圍城市”的新的話語模式受到全黨的擁護,替代了共產國際“一切權力歸蘇維埃”的舊的話語模式,保証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使中國革命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從啟蒙運動到俄國革命和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歷史,可以了解話語模式。由來和演變的過程,也可以了解話語模式的含意:話語模式反映了社會結構和意識形態關系的論述。話語模式同實際的社會變革是聯系在一起的。由於話語模式便於同廣大群眾溝通和交流,可以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話語模式是不斷發展的。某種話語模式可以對革命和社會變革起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如果把某種話語模式凝固化,不根據新的歷史條件加以修改和發展,同樣可以造成巨大的損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