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國內電話費折合為人民幣只有約2毛錢/分鐘,打國際長途每分鐘也才不到3塊錢。(國際先驅導報圖) |
中評社香港5月15日電/近日印度媒體從一項調查得出結論,稱印度有望取代中國吸引到更多海外製造業投資。
國際先驅導報報道,去年印度工人最低報酬約合0.2美元/小時,不到中國廣東省最低工資標準的一半;北京CBD寫字樓的租金能租到新德里類似地段6~10倍大的面積;印度國內電話費折合為人民幣約2毛錢/分鐘,打國際長途每分鐘不到3塊錢……
這些似乎都說明一個問題:比起同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印度,中國“廉價”的比較優勢並不突出。
印度吸引投資有望取代中國
近日印度媒體引用了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對日本製造業在亞洲國家和地區投資情況的一項調查,從數據中印度媒體得出的結論是,隨著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投資成本上升,印度有望取代中國吸引到更多海外製造業投資。
在JETRO調查的1332家日本企業中,對2007年在印度、越南和中國投資回報看好的分別佔67.6%、51.5%和39.9%,而原材料價格上漲和員工工資負擔加重是調低日企對在中國盈利前景判斷的主要原因。調查顯示,中國上海、廣州等東南部城市工人的工資水準要高於新德里、孟買、曼谷、吉隆坡和雅加達。
報道引用普華永道執行總裁維韋克·梅赫拉的話說,“中國的城市消費越來越高,印度應該借機吸引到更多的尋求世界級標準和低成本的投資商前來,印度有望成為新的製造業中心”。
多種因素促中國人力變貴
實際上,跨國公司很早就開始討論投資中國成本增加的問題,而且尤其喜歡拿來與印度相比較,結果發現導致中國人力成本上升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中國外企高層職員收入較高。據默塞爾人力資源諮詢機構2005年報告,跨國公司在中國機構中的高層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收入,幾乎是印度同行的兩倍。例如一位中國人力資源經理平均年薪是3.2萬美元,在印度則是1.51萬美元,中國項目經理和財務分析人員年薪分別是2.34萬美元和1.32萬美元,在印度只有1萬美元和8400美元。
其二是雖然中國有近8億勞動力,但技術工人卻處於供不應求狀態。因此,近年來蘇州、東莞等地的一些外資製造企業紛紛以提薪的方式吸引熟練技術員工,防止他們頻繁跳槽。美國《商業週刊》去年3月的一篇報道還舉例說,一家在東莞經營了14年的燈具廠以 40%的加薪幅度(到160美元/月)招工,卻仍找不到足夠的工人。
印度還有一段路要走
JETRO的一名高層認為,“調查說明中國在一些成本指標上的優勢在逐漸削弱,中國正在喪失它最初的吸引力,這一趨勢有利於印度”。
但是,印度同樣存在問題。默塞爾的全球合夥人馬克·沙利文說:“印度的確有人力成本更低的優勢,但那裏對技術工人的需求也很旺盛,特別是經理級人員,我認為接下來幾年那裏也會出現工資上漲的現象。”
而且,“當全球的公司比較中國和印度時,人力成本畢竟只是影響決策的一個因素。”默塞爾的另一名顧問史蒂夫·格羅斯說,對跨國公司而言,市場的可接近性也至關重要,另外還有基礎設施、行政管理效率、人均受教育水準、雇傭的靈活性等等都是值得考慮的方面。顯然,在這些方面,文盲率超過40%的印度離中國還有一段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