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水扁當局要入世衛組織,“內部消費”怕還是最主要的考量。 |
中評社香港5月15日電/台灣加入或參與世衛,由於與美國立場出現極大落差,所以今年原本就不期待美國發言支持,但也不希望美國發言反對。沒想到,世界衛生組織(WHO)年會(WHA)第一天,美國首席代表、衛生部長李維特就在記者會上給了台灣重重一擊。
李維特公開不支持拒見臺灣代表
中國時報今天分析指出,李維特的“重擊”,其實是兩個層面。第一,他公開表示“不支持台灣成為WHO正式會員”。其次,李維特明天就離開日內瓦,表明今年不再有與臺灣的代表團例行晤面。
李維特這幾個動作,等於預告了在大會投票時美國將投下反對票的結果。尤其李維特在會前即說,他已“把美國的立場告訴了中國衛生部長高強”。李維特可以不說這個話,而執意要說,固然是向大陸明確表態,也無異再次說明了美國對台灣“出狀況”的不悅。
“兩國論”發表後 美反對臺灣入聯國
美國此一作法可謂歷史翻版。九○年代初開始,台灣推動重返聯合國,當時美國一向不搭腔。可是一九九九年七月九日,李登輝發表“特殊國與國論”,三個月後,美國在聯合國公開發言,表示基於“一個中國政策”,美國反對台灣加入聯合國。
台灣最高的期待是美國發言支持台灣成為會員國;如果不成,希望美國發言支持台灣成為觀察員。可是,前者是不可能的任務;到了後來,連後者也不期待。最後的現實是:台灣不想聽的,美國說;台灣想聽的,美國要等到投票之後才說,支持台灣有意義的參與世衛活動。
美國的態度早在一個多月前即可見端倪。當時台灣醫界聯盟在華府時,既遭“泛美衛生組織(PAHO)”在最後一刻通知取消會面,又遭“世界公共衛生協會(PHA)”告知,’既不支持台灣申請入世衛,也不協助台灣與各國溝通“。這兩個以華府為大本營的機構,前者是政府間的組織,後者是非政府組織,卻表達了相同的立場。台灣當時已經嗅出不利的氣氛。
美日歐盟等不支持 台明知不可而為
一九九七年,世衛大會拒絕把台灣的申請入會案排入議程,表決結果是一百廿八比十九;二○○四年,台灣希望成為觀察員,可是世衛大會依然拒絕,比數是一百卅三比廿五,當時除了台灣廿三個邦交國外,支持此案還是美國及日本。
今年台灣再次付諸表決,比數一百四十八比十七,失去了美、日、歐盟、與加拿大的支持,得到的贊成票更少,顯示台知其不可而為。至於為什麼明知不可,仍奮力而為,“內部消費”怕還是最主要的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