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赤字。中美貿易不平衡一直是困擾兩國雙邊貿易的最大問題,美國不斷以此為藉口揮動貿易壁壘的大棒。根據美方統計,2006年,美國貿易赤字創下了7653億美元的新紀錄,其中對華貿易赤字高達2325億美元,占其赤字總額的1/3左右,中國是美國最大的貿易赤字來源國。令人深感意外的是,美國2007年3月份整體貿易赤字較2月份暴增10.4%,為639億美元,而自中國的進口額卻減少6.4%,降至去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準。與此相對應的是中國的貿易資料,中國自美進口從2月份的40.9億美元升至3月份的66.8億美元,而對美出口增減不大,導致3月份對美順差減少27.4億美元。按理說,在貿易數位向好的情況下,貿易形勢應該相對緩和,但資料的出臺有一定的滯後期。最主要的是,中美不平衡問題由來已久,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的基數太大,僅僅減少幾十億美元無法滿足美國的胃口。但這也同時說明,貿易逆差問題的解決不可能一蹴而就,必定是漸進的過程。
經濟減速。由於房地產市場大幅降溫,美國經濟顯示衰退跡象。美國商務部的初步統計資料顯示,2007年首季,美國經濟折合年率僅增長1.3%,增速低於分析人士原來預計的1.8%和去年第四季度的2.5%,是過去4年來單季最小增幅。住房投資大幅下降仍是導致經濟減速的主要原因,企業住房投資下降了17.0%。由於房市的不景氣,房價不斷下跌,美國房貸風險升高。作為美國抵押貸款市場中風險最大的次級抵押貸款,2007年以來市場違約案數量升至四年新高。行業信用危機威脅到貸款機構的生存,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於4月2日正式提出破產保護申請。商品和服務貿易出口下降了1.2%,是2003年第二季度以來的首次下降。令人擔憂的是,美國服務業開始出現疲弱態勢,美國服務業增長的回落,可能意味著住房市場下跌影響正逐步滲透到經濟的各個行業。歷史經驗表明,貿易保護的強弱和經濟發展狀況有著一定的聯繫,美國經濟難以強勁復蘇,這種情況下出口顯得特別重要,這導致了美國相關行業協會和勞工組織紛紛出面向政府施加壓力。
政治壓力。民主黨掌控美國國會之後,中國國內曾普遍擔心美國貿易政策風向將逆轉,如今這一預測不斷被應驗。英國《金融時報》就專門發表文章指出,貿易保護主義在美國越來越有市場。文章認為,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如今都處於風險之中,許多保護主義者是新近當選的民主黨國會議員。從實際情況來看,美國部分國會議員試圖通過立法對中國施壓,目前國會兩院已經有8個以上的涉華提案。美國於4月2日發佈《2007年國家貿易評估》報告,指控63個貿易夥伴,聲稱它們對美國的出口產品設有不公平的貿易障礙,中國、歐盟、日本和俄羅斯受到了格外關注。在這個篇幅為640頁的報告中,與中國有關的部分占了最大篇幅,共有68頁。此外,布什選擇在美韓貿易協定達成前夕宣佈對中國施行反補貼法,未必不是什希政府安撫貿易保護主義者的招數,以此換來美韓協定在6月30日“快行道授權”到期之前的最終達成,但若果真如此,美國以犧牲中國的利益為代價實在是不可取的。
對話籌碼。美國習慣於打“中國牌”,在每一個關鍵時期向中方施壓,表現強硬也部分是出於政治考慮。眾所周知,第二次中美經濟戰略對話即將於5月在華盛頓舉行,因此,這似乎是尋找除人民幣升值之外的另一個藉口,增加對華談判的籌碼,為美國爭取更多利益。
合作共贏是正途
實際上,中國已經在為解決經濟失衡和保護知識產權做著不懈而切實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