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尋求與華商和諧共處 華人自身需改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23 08:44:13  


意大利華商也要與當地和諧共處
  中評社香港5月23日電/在經歷了米蘭華商衝突事件之後,意大利羅馬和米蘭當局最近開始加緊改善對華商的管理工作。 

  據新華社報導, 5月11日上午,羅馬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與當地華人簽署了“16條行為規範”,羅馬市市長瓦爾特•韋爾特羅尼先生與中國駐意大利大使館的相關官員也出席了簽字儀式。早在4月17日,羅馬市長就親自與羅馬華商代表進行了座談,“16條行為規範”是在廣泛徵求華商華人的基礎上整理歸納的。 

  羅馬:重視疏導華人受惠 

  在16條行為規範中,羅馬市政府加大了對華商比較集中的街區的行為監管力度,同時也強化和細化了政府服務內容,規範具體可行、操作性較強,在華人和其他國家移民中產生了較大反響。儘管羅馬市政府發言人在記者會上不願將此次協定簽署和米蘭事件聯繫在一起,但還是提到了這一事件,他說:這16項“行為規範”的簽署可以很好地幫助當地的中國移民與義大利居民和平共處,避免發生“米蘭市那樣的衝突”。 

  羅馬現有華人企業600多家。2000年,羅馬批發業逐漸興盛,由於行業特點的原因,出現了隨意停車、占道裝卸、倉儲搬運時間較長等問題。針對當地居民的反映,羅馬市政府沒有簡單地採取檢查、處罰的措施,而是在經過深入調查的基礎上,根據華商提出的意見,利用城郊阿爾巴諾地區一家關閉的娛樂城,將其重新裝修改造成為批發商城,並在周圍建設了配套倉儲設施,將維多利奧地區的批發業集中到這裏。 

  由於阿爾巴諾地區是羅馬一個風景區,交通便利,對批發業的發展十分有利,到2002年年中,華商批發業戶就搬遷完畢,維多利奧的華商門市轉型為零售店和產品展示店。這一舉措不僅促進了華人經濟的發展,也使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這次簽署協議的華商代表、意大利浙江華人聯誼會會長陳少敏先生對記者說,羅馬批發商大都屬於一級批發,倉儲較大,在市中心經營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上當時華商在維多利奧地區的投入還不是很多,因此搬遷比較順利,就這一點來說,羅馬市政府還是有前瞻性的。
 
  米蘭:意欲仿效尚有不足 

  與此同時,米蘭市政府也在努力改善對華商的管理。 

  米蘭保羅•薩比地區華商批發業務的興起和羅馬一樣,都是在2000年前後。到2006年,該地區的華商批發業戶已經達到近600家。去年,中右路線的莫拉蒂市長上臺後,採取了與前任迥異的執政方針,開始對保羅•薩比地區華商實行嚴厲的管制措施,力圖用高壓政策使華商知難而退,從而達到“擠”走華商的目的。華商生存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從而釀成了4月12日的大規模衝突事件,使整個華人社會和全世界為之震驚。
 
  衝突事件發生後,中國駐米蘭總領館張利民總領事積極斡旋,在此背景下,米蘭市政府終於和華商坐到了談判桌前。經過數次協商,雙方就保羅•薩比地區批發業務外遷基本達成一致。5月18日,市政府拿出了讓華商討論的搬遷草案,新批發商城設在郊區原阿爾法汽車廠的一個倉庫內,該倉庫占地7萬多平方米。政府認為,這裏“地域寬敞,交通便利”,批發業戶搬遷到此,“不僅可以改善保羅•薩比地區環境,而且可以解決阿爾法汽車廠324名被解雇員工的再就業問題”,可謂一舉兩得。但這一方案的美中不足之處是,米蘭市政府拒絕了為華商無償提供經營場所和進行補償的要求。 

  華人:自身改進不容忽視 

  無論是羅馬市政府與華商的“16條行為規範”,還是米蘭市政府的搬遷草案,都相當一致地提出了“避免產生一個只有單一民族街區”的問題,米蘭市政府更明文指出堅決反對在米蘭市存在只有單一移民聚居的城中城。不同的是,羅馬市政府在提出要求的同時,也制定了幫助華人融入意大利社會的措施,而米蘭市政府對此隻字未提。 

  在主流輿論中,反對單一族群聚居的意見無疑占了上風。
 
  海外華人生存、創業有“紮堆”的習慣,喜歡親戚靠親戚、朋友聯朋友的聚居方式,但這種聚居習慣也不可避免地限制了華人與當地居民的交流,阻礙了華人融入當地主流社會的腳步,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華人社會中的不良風氣,使“華人區”成為藏汙納垢的代名詞。面對意大利各地出現的反對聲浪,華人社會的有識之士和各地僑團負責人已經開始積極應對,意大利華人年輕一代對政治的熱情,無疑將使華人社會的一些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