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爲國民黨本土化領袖的王金平在2005年5月26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詳細論述了本土化的內涵。他指出:國民黨要團結,本土化是必然的趨勢,本土化等於基層化,國民黨要和基層民意結合、走到群眾之中,就要落實本土化。本土化也就是居住在台灣的民眾不分族群,只要心在台灣,就是新台灣人;只要一心追求台灣利益,就是本土化。本土化不能帶著族群的觀念,這樣的本土化才正確,國民黨要走這樣的路綫,才能夠在路綫上跟泛綠競爭,維持既有優勢,爭取更多的支持,順利在2008年重新取回“政權”。
如果從字面意義來看,連戰、王金平提倡的本土化有合理性。一,廣泛團結人民。二,不等同台獨。三,反對族群對峙。四,追求台灣利益。本土化不等於台獨,有這樣的精神存在,本土化就不會誤入歧途。
但是,事實不是如此天真簡單,有兩大因素制約著國民黨的本土化趨向。
第一大因素,民進黨的本土化路綫不斷幹擾著國民黨、時時引誘著國民黨,對國民黨的所謂本土化路向起到誤導的作用。
民進黨的本土化實質是什麽?一言以蔽之,就是台獨化。在具體的表現形式上:一,刻意將“台灣文化”與“中國文化”分開,且並列對等起來,去中國化成爲本土化運動的內容。二,強化本省人的“被統治、被剝削、被迫害”的“悲情”,使“省籍矛盾”與“本土化”捆綁,以本土化主導台灣政治民主化的發展方向。三,把本土化等同於一種“狹隘的福佬主義”,具有排他性質,在社會上營造不認同“福佬主義”就是不認同台灣、不愛台灣認知。
面對民進黨這樣的極端的本土化,國民黨能用本土化來作鬥爭嗎?正如國民黨人士指出:國民黨以本土化對民進黨的本土化,永遠是被動挨打的。也就是說,國民黨的改良型的本土化根本不可能與民進黨的抗衡。如果國民黨一門心思地以爲,只有搶佔民進黨的本土化空間才能贏,恐怕就掉入了民進黨早已挖好的陷阱,不可動彈。聯合晚報說得好:若真的只從外在籍貫來定位,那國民黨即使改黨章、修路綫,也別想贏。連戰不是本省籍嗎,不照樣被民進黨打成不愛台灣?所以籍貫不是問題,愛不愛台灣又成為“民進黨專利”,如此一來,國民黨豈不陷入改也尷尬、不改也尷尬的新困境嗎?目前黨中央的“去統加台灣”改黨章爭議,處境正是如此。
第二大因素,李登輝通過所謂的本土化路綫毀掉國民黨的陰影至今未散,仍有可能導致國民黨迷失方向。
2002年4月,李登輝說,在國民黨主席任內時,原要帶領國民黨走向一個認同台灣的“本土化”政黨,並在認同台灣後能在台灣安心。他說,“本土化”的台灣系統政黨,目前以民進黨和“台灣團結聯盟”為主,“中國論”的政黨為國民黨和親民黨,中長期來看,能推動台灣“脫胎換骨”、建立台灣主體觀念的政黨是民進黨和“台聯黨”。
李登輝的話有三層意思:一,原本要用本土化方式帶國民黨走台獨的路。二,如果國民黨實現了本土化,民進黨沒有今天。三,如今只有民進黨、台聯黨是本土化的。事實上,最能代表李登輝所謂的本土化的理論是“獨台” 思想。“獨台”與台獨的結合,最終導致國民黨兵敗如山倒。
最早倡議改名為“台灣國民黨”的台南縣“立委”洪玉欽日前表示,黨在台灣紮根那麼久,大戰略本就該走本土化並強化論述,國民黨愈往本土路綫走愈好。可見,李登輝的“獨台”思想,在國民黨内仍有市場。
有鑒於此,再回過頭來看今次國民黨修改黨章的動作,就知道危險性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