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7日電/聯合報今天發表署名文章指出,就像民進黨一直學不會執政,國民黨也一直學不會創造議題。
文章說,政黨競爭其實和商業競爭很相似,只是前者追求的是選票的極大化,後者追求的是市場的極大化。無論政黨或者企業,要達到這個目的,不外是建立所謂的“品牌形象”;一旦品牌形象建立,就算成功了一半。
要成為市場的“領導品牌”,無非是要尋求優勢定位。假如有一家公司,想要拋下自己既有的優勢,卻希望在自己的弱項上去挑戰對手的強項,這家公司要不是瘋了,就是搞不清市場的需求和自己的強弱。
文章指出,國民黨最近研擬修正黨章,將相當程度加強“本土化”的文字論述;相對的,則淡化“統一”、“反獨”等字眼。無論國民黨怎麼解釋,此一作法無疑是向民進黨長期以來的主張靠攏,企圖和民進黨爭奪所謂“愛台灣”的品牌市場。
這種作法,顯然是受到近年統獨民調消長,以及亟欲排除過去威權統治包袱的影響。但國民黨首先應該釐清的是:統獨或虛幻的“愛台灣”訴求,是否決定選舉勝敗的要素?和民進黨喊一起“愛台灣”,是否就能撼動民進黨在“愛台灣”論述的地位?
不難想見,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假如“愛台灣”論述真這麼重要,民進黨不會一直無法在“立法院”取得過半席次,陳水扁也不會民調支持度降到兩成以下。而就算國民黨“愛台灣”喊得再響亮,會在乎的選民,根本不會相信國民黨會比民進黨愛台灣。
更重要的是,國民黨的作法不但不會增強自己的品牌訴求,反而將添加民進黨台獨論述的正當性。這種“拿香跟拜”的作法,和兩黨大打“老農津貼”政策戰一樣,只會幫民進黨成為老農津貼的推手並拖垮財政,國民黨不止討不到便宜,反將招來“昨非今是”的罵名。老實說,根本不會有民眾在乎國民黨黨章寫什麼。國民黨改黨章的作法,除了自曝其短,只會讓自己更進退失據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