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3月20日台灣的大選,帶來什麽結果呢?以陳水扁為代表的台獨勢力上臺執政,給兩岸關係帶來了高度的不確定性。大陸對陳水扁提出了“聼其言、觀其行”的政策。陳水扁、民進黨在執政後,加大力度製造台獨麻煩,肆意衝擊兩岸關係,台灣社會動蕩不安,兩岸關係動蕩不已。其間大陸不斷釋放善意,台灣當局也有回應,但是,缺乏深度,更缺乏誠意。兩岸在對抗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兩岸關係跌入不接觸、不增進信任、不加強和解、不擴大交流與合作的困路。
正如潘錫堂教授所批評的:兩岸因“九二共識”分歧,遲遲無法促成高峰會,即使最能締造互惠交流的舉措,諸如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實現客貨運包機常態化,兩岸也高來高去,甚至互批對方之不是,對比兩韓以“火車對開”體現經濟上的合作,益顯兩岸和平機制之不可求。
但是,兩韓的發展對兩岸是具有啓發意義甚至是借鑑意義的。潘錫堂教授認爲:長期以來,兩韓從敵對狀態,到啟動“總理層級”會晤,2000年更提升為“兩金高峰會”,消弭敵意與對峙,共建互信追求雙贏,頗值兩岸當局參考;何況兩岸文化經貿交流,台商登陸投資及雙方人民往來頻繁,遠甚於兩韓互動何止千百倍。
也就是說,兩岸比兩韓更具有求得和平發展的條件。一,兩岸文化交流融合的密切程度,遠勝於兩韓。二,兩岸經濟的互利互惠、同根共生狀態遠勝於兩韓。三,兩岸民衆往來頻密、互為一體的大條件,遠勝於兩韓。
可惜,縱然有如此之優勢,兩岸卻落後於兩韓,令人痛心疾首。乃至於提出兩韓能、兩岸爲何不能的質疑來,實在無奈。
潘錫堂呼籲:兩岸應回避主權爭議,立足人民利益、便利、權益的雙贏考慮,體現最大的包容,方能在協商上取得進展。審諸兩岸關係固與兩韓大不相同,加上陳水扁對兩岸議題之操作,尤甚于善意之釋放;特別時值大選年,又見祭出兩手策略,一邊進行促談喊話,一邊肆行法理台獨,圖為民進黨選情加分,早已被大陸看破手腳,是以在陳水扁任內,勢將形成兩韓能、兩岸不能之局。
我們今天已經完全不相信陳水扁在短短的任期內會做什麽對兩岸有大利的動作來,就算陳水扁口頭上有,也不可能獲得大陸的立刻回應和認同。2000年以來,兩韓關係也有不少的摩擦和起起伏伏,但是路走對了。而兩岸在2000年以來,兩岸就沒有走在一條道上。歲月蹉跎,是誰一再耽誤兩岸的和解之路、和平之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