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香港已經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馬文化,走在香港的街頭,隨處可見香港賽馬會的投注站,隨手抽出一張報紙,就能看到各種賽馬比賽的分析。有統計,在600多萬港人中,馬迷約佔1/3,賽馬是香港市民最喜愛的運動之一,有些善於鑽研的市民甚至可以通過肉眼判斷馬匹的優劣。
還有一個雙贏的考慮,便是中國奧會前秘書長魏紀中向媒體表示過的,奧運馬術放在香港,其技術安排和政治上的意義大於在經濟方面的意義,香港同胞有機會實地分享奧運會盛況的快樂。
出人意料的賽場設計
香港賽馬會公共事務部主管鄧惠鈞對本刊說,香港賽馬會最終建議政府利用現有的沙田馬場及其周邊的設施,來舉行場地障礙賽和盛裝舞步賽,用雙魚河的俱樂部及其旁邊的高爾夫球場舉行三項賽的越野賽部分。這個節省成本的好創意立刻被特區政府、北京奧組委和國際馬聯接受。往屆奧運會建奧運馬術場地都花費極大,雅典投入了4億歐元建馬術場地,可奧運會後基本閒置,香港的做法,為以後的奧運馬術場館建設提供了一種新的模式。
“怎麼在高爾夫球場中建一條6公里的賽道,又不讓高爾夫球場關門?”香港賽馬會公司發展事務執行總監麥建華很興奮地向記者描繪他們的創意,“高爾夫開球後,球要飛行一百多公尺,所以我們讓賽道從起球點和落球點之間過,這樣就不影響奧運會前高爾夫球場的運行。”“從來沒有城市在這麼短的時間做(奧運項目),青島做帆船也比我們早了兩年,太困難了。”麥建華並不避諱其中的原因。
舉行場地障礙賽和盛裝舞步賽的場地創意也是如此,沙田馬場中間是彭福公園,旁邊是體育學院,用公園做測試訓練場地,比賽的場地由香港體育學院場地和沙田馬場擴建而成。“整個工程規劃第一個考慮,就是盡可能遵照原來的環境,我們在動工之前請了顧問公司檢查記錄每一棵樹的位置,能不動的不動,必須要動的,再種到這個範圍內其他地方。”香港賽馬會傳訊經理李德能說。在香港砍樹是有法律規定的,要向香港政府申請,他們申請了3次,體院內750棵樹,砍掉了51棵,後來又種了500棵,綠化程度比原來更高了。
政府規定彭福公園的工程要在明年3月前完工,因為長期以來有一群白鷺住在這裡,工程延期會影響它們3月份的繁殖。
明年年初,這裡將安裝上19000個座位,其中留給觀眾的有18000個。奧運結束後,這個場地將會被還原,交還給香港體院。但馬房會保留,因為賽馬會現在的馬房都很舊了。據說把場地建在沙田馬場一部分也是為內地觀眾考慮,從羅湖通關,坐火車到沙田馬場只要20分鐘,從沙田北上約20分鐘車程,便是香港馬會雙魚河鄉舉行越野賽的賽場。
除了場地建設外,香港還在配套方面下足功夫,比如,北京奧運會參賽馬匹的隔離時間將由雅典奧運會時的28天縮減至17天。奧運會馬術比賽參賽隊一直以來都抱怨馬匹檢疫的隔離期太長,包括德國、美國在內的馬術強國此前為促使奧組委縮短隔離時間,甚至揚言將拒派一流馬匹參賽。
香港,和北京一起期待
香港民政事務曾統計,2008年奧運馬術比賽期間,香港可吸引一萬至三萬多人次來港觀看馬術比賽,帶來1.2億至3.5億港元的旅遊收益。協辦奧運馬術比賽,還令香港躋身“奧運城市”之列,為香港積累籌辦大型國際體育項目的寶貴經驗,為2009年主辦東亞運動會積累經驗、打下基礎,並創造條件吸引更多國際體育大賽日後來港舉行。
其實馬術不如賽馬,在香港並不普及,市民對馬術和奧運的認識,基本只來源於電視節目。而業界人士估計,現在香港本地參加馬術運動的人數約為3000人,已比去年增加了一倍,一批中產階級人士成為了新玩家,他們每人每年肯花費超過2萬港元來學習騎術。
不僅如此,普通市民參與的熱情更是高漲。2008年奧運會馬術賽事和今年8月舉行的測試賽期間,香港共需要1800名志願者服務,從機場接待開始,到負責運輸、交通安排,再到文化活動各個方面。目前,香港方面已經接到超過1萬份申請,其中九成以上是香港人。
前段時間結束的馬術欄杆設計賽也在社會上引起很大轟動。奧運馬術障礙賽的每個欄杆都是一件藝術品,整體上,它們不獨提供視覺享受,更體現一種文化精神,反映出主辦國的天然景色和人文特徵,因此,主辦國家都會聘用賽道設計名師來擔此重任。雪梨奧運的馬術欄杆由阿根廷設計師Leopoldo Palacios Jugo設計,欄杆有洋溢著濃烈的澳洲特色建築、自然景物以及動植物;雅典奧運的欄杆由德國設計師Olaf Petersen設計,它突出了希臘的偉大發明、建築、錢幣、漁船以及傳說。香港此次共收到了2093件投選的設計作品,當中主要來自初級組(16歲以下)。
8月將舉行奧運馬術測試賽,按照規定,規模相當於奧運比賽的1/10,將有20余匹馬從海外赴港參賽,另有10匹本地馬,屆時預計只有幾個馬術強國會派隊參加,以觀察馬匹在潮濕及炎熱環境下比賽會有何反應,其餘國家或地區會派觀察員或獸醫來港。那時,就是檢驗香港短短兩年半時間籌辦奧運項目成果的時候。(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