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英九選戰打“經濟牌”會奏效嗎? |
中評社香港5月30日電/臺灣2008年“總統”大選,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要打一場不一樣的選戰。他不談統獨,不談藍綠,只談“務實開放”,以經濟戰略為軸心,提出臺灣新願景。
聯合早報昨天專訪馬英九深入理解其個人來年的競選主張,讓人想起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當年的競選口號:“是經濟啦,笨蛋!”在他的認知中,臺灣當前最大的挑戰不是政治或是意識形態,而是經濟,因為人民最在乎的還是改善切身的生活。
只因培養並積蓄經濟力量,才能真正保障臺灣的未來,經濟主張在臺灣未必沒有“選舉票房”。
馬英九受訪時說:“如果完全不提經濟問題,去打什麼統獨議題的話,人家會覺得:這個馬英九已經瘋了。那既不是我擅長,也不該是現在真正關心的,因為那是一個‘假問題’。臺灣現在有條件跟大陸統一嗎?當然沒有。臺灣現在有條件宣佈獨立嗎?當然也沒有。談這個問題來幹什麼?我們務實一點,是不是有很多人很希望談(統獨),那也未必。”
過去擔任八年的臺北市長經驗,加上近期深耕基層讓馬英九深深感覺到,一般臺灣百姓關心的,還是實際的生活和就業問題,經濟大環境轉好,臺灣全民都可以獲利。他說:“其實民間對兩岸的細節,也搞不太清楚。他只知道要過好一點的生活,如果我們可以帶來很多有消費能力的觀光客,讓生意變好,我看不出來他們會反對。”
至於臺灣的年輕人更是務實,他們關心大學畢業能夠找到工作,能夠買房子,有好的生活,馬英九批評“問題是現在的政府卻不能保證這點”。
臺灣大學畢業生起薪十年來停滯不前,只有2萬6000多元(新臺幣,下同,約1300新元)物價上漲了意味實際收入減少,而大學生失業率4.4%,比臺灣平均3.9%高。他說:“如果你問大學生,他真的那麼關心統獨嗎?當然不關心啊。大陸如果有工作機會,他一定會去。如果他真的很‘獨’的話,他是不會去(大陸)的,他會想‘我要留在臺灣,我要留在這塊土地’。”
馬英九強調,“整體社會感覺不到幸福生活,並擁有個充滿希望的未來,這就是我們要改的重點”。臺灣的未來,包括經濟,繞不開兩岸關係,但內部的認同分歧也使它在形塑社會共識過程中,面對重重困難,經濟主張也容易被泛政治化。馬英九堅信,逐漸透過民主的程式,採取正確的政策,臺灣達成發展共識並非遙不可及。
“民進黨也贊成開放,只是開放的比我們保守太多,而且因為政治問題卡住了。如果能夠化解政治問題,開放沒有違背民進黨的主張。我們現在要作的是,把非經濟因素儘量排除,經濟要照經濟規律辦事,就這麼簡單。”
反對兩岸開放的人提出的問題已經爭論了20年,可是事實上固守臺灣,產業也不能振興。躊躇滿志的馬英九表示,一旦勝選,不只要爭取兩岸直航,也要吸引大陸人才,並搶佔大陸市場。
“有少數人擔心大陸農產品來了,臺灣農民是否會失去競爭力。大陸農產品有820項我們還沒開放,我執政之後,也暫時不會開放。確實有些工廠到大陸投資,造成一些失業,但解決的辦法是把這些人轉到其他行業去,就趁這個時候,把服務業建立起來,尤其是把中南部建立起來。”
經濟論述不是精英的語言,馬英九對自己的堅持信心滿滿。“你怕我講話,老百姓聽不懂,但他們對生活越來越糟糕難道不知道嗎?我們去中南部,他們很期待我們當選之後,能夠把臺灣經濟好好打拼起來。民進黨執政過去七年,看得很清楚,他們沒有這個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