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滬深股市自身必然回調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題材股的過度炒作。
雖然,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和重組預期構成了股市走強的重要動力,但題材股投機的根本是低價,在垃圾股被炒成黃金價格的情況下,即使題材兌現,股價也已失去上漲空間。在這輪行情中,與藍籌股相比,題材股在更大程度上透支了本身並不確定的未來,出現了明顯的泡沫。既然如此,其實不需要任何其他理由,下跌就可能隨時出現。
正是基於對種種市場風險的警惕,有關部門陸續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化解風險的政策措施。遠的不說,五一節後,中國證監會於5月11日和23日連續發出加強投資者教育、防範市場風險的通知;人民銀行於5月18日一舉推出三率齊動的貨幣政策“組合拳”;銀監會為QDII亮起了政策“綠燈”……調整證券交易印花稅率,則是在上述政策效果尚未顯現、股市風險卻在日積月累的情況下出臺的一個更具針對性的調控舉措。
由此可見,這輪行情調整,主要原因不是來自某項政策,而是來自市場本身風險的積累。作為“外因”的政策調控,既是應市場之“內因”而生,也是通過市場之“內因”起作用的。市場調整的方向,也必將是“內因”和“外因”的共同要求:順應股市規律,回歸投資本源,支援和服務國民經濟發展大局。
換言之,正如階段性的市場調整並未改變牛市之基本面一樣,一定時期的政策調控也未改變政府的基本政策取向。
從股市基本面看,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人口紅利效應遠未結束,工業化和城市化正方興未艾,國際競爭優勢依然明顯,流動性過剩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變,股權分置改革這一制度變革所帶來的生產力釋放效應尚未結束,適應現代公司治理結構要求的大型國企整體上市才剛剛拉開序幕……我們沒有理由因一時的波動和調整而對中國股市的遠大前程失去信心。
從基本政策取向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需要一個發達的資本市場,它不僅是優化資源配置、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也是發展直接融資、化解金融風險過度集中於銀行的必由之路……我們沒有理由因當下的政策調控而對積極發展資本市場的既定方針產生懷疑。更何況此次調控的本意就是要及時化解市場風險、防止更大的震盪給投資者帶來更大的損失?
牛市需要整固,繁榮需要理性。只有這樣,市場才能沿著可持續的正確軌道發展,投資者才能真正分享到國民經濟發展的成果。
上海證券報社評:“策”變“勢”不變
5月30日,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由現行的0.1%調整為0.3%。從最近3個交易日的情況看,滬深股市對這一政策的反應比較過激,上證指數在三日內下跌334點,回落至4000點的水準。
在此過程中,市場各方對印花稅稅率調整政策的出臺理解不一,投資者行為也仿佛失去了“主心骨”,一夜之間,股市似乎突然從“最好的時代”變成了“最壞的時代”。在這樣的時候,投資者更有必要冷靜、全面、深入認識和理解印花稅政策,否則其具體的投資行為很容易出現偏差。
一般分析認為,調高印花稅的現實意義在於提高交易成本,限制(或警示)過度投機。不過從國際經驗看,印花稅是內涵豐富、功能較多的一種政策工具,各國使用方式多樣,通常都是牛市上調,熊市下調,其調整並不值得大驚小怪;雖然調高印花稅率的切入點在資本市場,但落腳點卻在宏觀經濟,作為財政政策,實際上與保證宏觀經濟的穩定、健康運行關係密切;股票市場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短期內可能受到具體政策的影響,而從中長期看,其運行的軌跡實質是與宏觀經濟以及上市公司的盈利情況密切相關。單個具體政策往往難以改變股市自身的運行軌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