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商觀望茶葉滯銷
李歐明告訴記者,現在整個茶葉鏈的毛利是:20%是茶農,3%是小廠商,15%是大廠商,一級批發商是30%,100%~200%或者更多倍的是經銷商終端贏利。
李歐明認為,降價的只能是那幾個大品牌,因為這些大品牌本身被炒作,價格虛高,無論是批發環節,還是零售環節都有足夠的降價空間。
作為普洱茶的生產商,普洱市特種茶廠廠長朱照元認同李歐明的說法。朱照元在普洱茶行業浸泡了20多年,2002年從雲南普洱集團辭職自辦特種茶廠。朱照元告訴記者,去年普洱茶原料價格翻了四翻,在最近市場下滑的情況下,考慮到成本大幅度上升的因素,他必須逆市提價。
“從我們廠出去的茶,經銷商在價格上翻一兩倍是正常的,但說實話,我不希望經銷商把價格炒得太高,對於我們生產廠家而言,減少投機,平穩地擴大銷量是最重要的。”朱照元說。
不過,這輪普洱茶價格地震對他們這些小品牌的營銷同樣造成了影響。“外地的茶葉商人現在都處於觀望狀態,很多茶葉廠的普洱都滯銷。”
●套牢
記者在採訪中得知,普洱茶這一輪價格暴跌時,廣州多位茶商自稱痛失數十萬、數百萬元之巨。那麼,這340億元究竟蒸發在哪個環節呢?
普洱市天淩茶莊經理黃開林對記者說,炒普洱本質上跟炒股票一樣,掙錢的是大經銷商,套牢的是散戶。
以這輪降價幅度比較大的“大益”茶為例,成為“大益”的一級經銷商,除要交3000萬元的保證金,還要接受諸多苛刻的考核條件,這已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
即便如此,想成為“大益”一級經銷商的資本依然趨之若鶩。今年年初,“大益”茶在全國的一級經銷商就多達46個。而二級經銷商則簡單得多,不僅沒巨額“門檻費”,還無須接受苛刻的考核條件。因此,“大益”茶的二級經銷商在全國至少有數百家,而“炒家”就無法統計了。
“經銷商在取得了某種規格的經銷權以後,便開始放貨。先把大概20%左右投放市場,然後再找一些比較親近的人,再把它收購回來。回收的價格,則比賣出時的價格要高出許多。”黃開林說。這樣一來,造成市場價格飆升的假像,而大的經銷商經過控制賣出的數量,造成市場缺貨的假像,這在業內叫做“捂盤”。
“捂盤”的結果是,一方面價格上升,另一方面市場缺貨,價格當然會像大經銷商所希望的那樣不斷的攀升。就這樣,經銷商就完全主導了市場上普洱茶的價格。
●340億由散戶買單
“你控盤控到什麼程度,你自己心裏有數,你不賣的話你再出去收一收,當價格漲到一定程度再決定是不是大規模放茶。這是市場控制的藝術。”黃開林說。
黃開林以市場上一件(30公斤)出廠價為4800元的普洱茶為例,一級經銷商用重金取得經銷權以後,在市場上只放出20%的量,造成這種產品緊缺的氣氛,然後又以高價進行回收,以抬高其價格,然後再將其全部拋出,經過二級三級經銷商不斷的重複炒作,最後將價格抬到了23000元。而這時,在23000元高位上接手的許多散戶,則被牢牢的套住。
相反,一二級的經銷商不但不會虧,還大掙一筆,理由是他們大多是去年進的茶,那時每件茶約需六七千元,春節之後,這批茶大多以1萬多元的價出貨。而當普洱茶價格達到2萬多元的時候,他們手裏基本上都沒有貨了。
而哪些被套牢的散戶和炒家陷入兩難境地——把這些“縮水”茶出手吧,少則虧幾十萬元,多則上千萬元;留著呢,熊市還能變為牛市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