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日報:飯都吃不飽 謝長廷還談啥幸福經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28 10:18:23  


  中評社香港6月28日電/針對馬英九以拚經濟為主軸的選戰策略,謝長廷日前嚴詞批評,並且提出“幸福經濟”與“美學經濟”的主張,但深入研究,謝長廷所講的只是模糊的概念,既沒有具體的政策,也沒有明確的目標,基本上完全只是選戰口號。 

  台灣《中央日報網絡報》今天發表社評說,馬英九日前揭櫫“壯大台灣、結合亞太、布局全球”的經濟發展基本策略,並且針對全球化及區域經濟整合的挑戰,提出用“雙航圈、雙中心”的策略培養台商的柔性競爭力,鼓勵台商回流投資台灣,創造總體經濟的剛性成長力,以及以務實開放的精神,發展台灣全區為自由貿易區,引進全球資源、資金及人才建設台灣,使台灣成為台商的全球營運中心,外商的亞太營運中心。 

  此外,因應知識經濟的時代,馬英九認為,台灣經濟的藍海策略在於“創新加值”,因此必須強化各產業生業要素的競爭力,從人力資源的提升到生產、金融、技術及管理等全面創新,同時採取促進活力地方經濟的策略,扶植地方中小企業,並提升服務業,以增加就業機會及地方財政收入。 

  馬英九更提出他的目標是:二OO八年後每年經濟成長率六%為目標,二O一一年每人平均所得二O、OOO美元,並創造十萬人就業機會,使失業率降到三%以下。 

  顯而易見,馬英九的經濟政策不僅具體,而且務實,既有可行性,也有前瞻性,因此提出之後,無論島內企業或外商,普遍都給予很高的評價。相反的,謝長廷的美學經濟和幸福經濟,固然十分動聽,卻根本不切實際。 

  顧名思義,美學經濟是以創意整合生活美感的核心知識,提供具有深度體驗與高度美感的經濟。如此經濟活動方式不能說不好,問題是美學經濟的發展,乃是因為人們收入增加帶動消費所致,也就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學經濟才成為時代的趨勢。在這個大前提下,歐美和日本等國家,美學經濟確實都商機無限,但在台灣就未必盡然。道理十分簡單,因為台灣的窮人越來越多,物價不斷上漲,而薪水不漲,所以搞美學經濟對那些專買精品、住豪宅、享受高檔、講究品質的頂級消費者,固然有市場,但對絕大多數力求溫飽的受薪階級,毋寧只是一種奢侈品。 

  幸福經濟亦復如此。這個名詞表面上是來自一九九O年代初期的“宜蘭經驗”與游錫堃擔任“行政院長”發展出來的“挑戰二OO八:國家發展重點計劃”架構,其核心價值號稱在於強調人民的總體生活滿足感,除了一般經濟建設之外,還包括社會福利、文化生活與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 

  事實上,此一名詞,是源自不丹的“國民幸福總值”,及英國保守黨新任黨魁卡麥隆提倡的“人民總福利”概念,其隱含意義是經濟成長未必能使人滿足快樂,所以不能只重視經濟建設,國家發展目標除所得外,精神健康、公園普及度、犯罪率、交通、污染和資源回收等都應列為衡量社會和環境進步的重要指標。 

  這種觀念當然不壞,問題同樣是老百姓連肚子都吃不飽,而且台灣連年赤字、債台高築,如何奢談社會福利、文化生活與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更何況謝長廷在“院長”任內,為什麼不在這些方面下功夫?可見說來說去,其實根本只是口號而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