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新任衛生部長陳竺“有獲諾貝爾獎潛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04 11:08:53  



  身為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藝術、科學和人文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陳竺頭頂多項耀眼桂冠。但這些桂冠背後,是很多鮮為人知的艱辛故事。

  20多年前,在王振義的大力鼓動下,陳竺作為首批赴法擔任外籍住院醫生人選,到巴黎聖•路易醫院血液病研究所進修,攻讀血液學研究所腫瘤發病基礎專業博士學位,後做博士後研究。不久他的妻子陳賽娟也來到巴黎攻讀細胞遺傳學博士。

  “當時條件很艱苦,回來不容易啊。‘文革’後,我們國家的科技水平與世界的差距在拉大,為了趕超他們,我們只能叫年輕人出去學習了,都要自力更生不現實,就像汽車也都是外國公司進來後帶來了技術,縮短了差距。”王振義說。

  1989年7月,從法國學成歸來的陳竺和妻子陳賽娟回到上海。由於當時科研條件差,陳竺甚至在父親家的衛生間里擠出地盤來搞研究。

  對於陳竺的學術水平,王振義評價說,他在科研上有兩大貢獻:一個是對腫瘤的誘導分化機制進一步說明,闡釋了新的理論;其次就是利用砒霜(氧化砷)治療白血病中的一個類型,並把它的機制進一步弄清楚,再把兩方面結合發展出了一種新理論。

  據瞭解,近百年來,腫瘤的治療一直採用手術、放射及化學治療;近20年來,對白血病,一直採用「敵我不分」的聯合化學治療。1978年Sachs提出誘導分化療法的觀點,但始終未能在臨床上得以驗證。直至1986年,王振義在國際上開創了誘導分化治療腫瘤的新途徑。

  後來,陳竺緊隨老師的足跡,在誘導分化療法的分子機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並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比如他在國際上首先證明腫瘤可以通過選擇性誘導凋亡進行治療,國外雜誌將誘導分化與誘導凋亡療法譽為腫瘤治療的革命。在王振義看來,如果取得進一步成果,陳竺是有希望奪得諾貝爾獎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