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七七事變70周年 不忘國恥面向未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07 08:06:37  



  盧溝橋和宛平城的參觀者一直未曾斷絕,然而,“七七事變”發生後,這裏再也不是賞景之處。人們在這裏走進的是一段血色記憶:

  ――1937年7月7日,日軍藉口“失落日兵一名”,要求進入中國軍隊駐守的宛平城內搜查。遭到拒絕後,日軍立即向盧溝橋畔中國守軍陣地發起進攻。

  ――8日,中共中央通電呼籲全國抗戰。由於守軍出乎意料地頑強抵抗,日軍不得不暫時停止攻擊,要求“談判”。此後數天,又多次挑起戰事,多次“談判”。

  ――25日,天津港的又一批日本軍用品開始晝夜不停地向北平郊外運送,而國民黨冀察當局不僅沒有在兵力占絕對優勢時主動出擊,甚至下令拆除了部分防禦工事。

  ――27日,日軍部署完畢後發動攻擊。國民黨29軍如夢方醒誓死抵抗,一天之內傷亡超過5000人,副軍長佟麟閣、132師師長趙登禹壯烈殉國。

  ――29日,北平、天津相繼落入敵手,29軍按蔣介石命令撤退至保定。

  平津一失,妄圖稱霸世界的日軍,狂妄叫囂“三個月內滅亡中國”。“七七事變”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重要爆發點。

  觸發整個民族奮起抗戰

  1894年侵佔臺灣後,日軍對中國的蠶食和侵略就一刻也沒有停止。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步平說,1931年日軍策劃“九一八事變”並侵吞中國東北三省。“九一八事變”後的局部抗戰,拉開了中國人民抗日鬥爭的序幕。

  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聯白山黑水的浴血奮戰,到方志敏率抗日先遣隊毅然北上;從國民黨19路軍在上海頑強抗擊日軍三個月,到29軍在古北口、喜峰口“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從馮玉祥、吉鴻昌等組成抗日同盟軍,到傅作義率部守綏遠……1932年至1936年,日軍鐵蹄踏到哪里,哪里就燃起抗日的烽火。

  而當“一二九”運動擴展到全國,當張學良、楊虎城為逼蔣介石抗日發動西安事變,全國人民抗日救亡的願望和呼聲,在“七七事變”前已經被推向一個頂點。

  然而,當時的中國和日本的力量對比強弱懸殊。《抗日戰爭研究》雜誌主編榮維木說,只有團結起全民族的力量,才能與強敵真正抗爭。

  “直到絕境方清醒,瀕死之際始抗爭,”步平說,“國民黨政府曾一度幻想日本的侵略會適可而止。當‘七七事變’讓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蔣介石終於接受共產黨的統一戰線。”

  一個素來溫和、寬容、善良的民族,用以血還血的悲壯方式,開始了氣壯山河的抗日鬥爭。

  承載歷史,昭示未來

  抗戰勝利後的中國人民,選址在“七七事變”發生地――宛平城內修建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