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炒股規則任定莊家贏多輸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08 08:30:23  


  中評社香港7月8日電/“五窮六絕七翻身”,傳統的股市淡季,出現非傳統的旺市,港股交投在今個月初已一舉打破了一千億元的紀錄。香港星島日報今日刊登社論指出,市場成交壯旺,與游資充斥不無關係;同一時間,全球各大交易所致力刺激交投,令股市由投資變投機、投機變賭博的味道日益濃厚,也是直接成因之一。

  “股市原意,乃讓集資搜資有其地,社會向榮,人皆有賺。”(電視劇《大時代》語),即是說股票市場最原始的作用,是吸納社會上的閒資,用作有經濟效益的營運資金。隨全球幾個主要交易所變身成為上市公司,除了為投資者和上市公司集資外,更重要的責任,是為股東創造盈利;同樣地,各地政府也以股市交投量作為評估本身在金融中心的排名標準。在這些誘因下,各地監管機構和交易所,不斷制定各種有利刺激交投的遊戲規則,務求增加市場的刺激性。

  監管機構和交易所要增加市場刺激性的例子,便是不斷修改種種會計要求,舉例來說,現在主要市場颳起的風氣之一,就是把上市公司公布業績的規定,由每半年一次發表改為每季公布。這個做法美其名是增加上市公司透明度,但做過生意者都知道,三個月時間對評估一項業務,根本未必有足夠意義,而且會大大加重行政成本。不過,對投資大戶來說,公司改為每季公布業績,等如增加炒上炒落的機會一倍,這種變動自然也令交易所生意大增。

  公司頻頻公布業績,結果是管理層壓力大增,日前瑞銀便因為連續三次盈利出現回落而炒了大旗手,但所謂“三連跌”,說起來只不過是九個月時間。本來大集團管理層薪酬優厚,承受壓力天公地道,但壓力會不會令管理層只顧追求短期表現,疏忽長期發展,則是另一回事。

  社論說,另一刺激炒賣的新招,是增加上市公司披露的要求和速度。現時交易所都傾向減少上市公司停牌的時間,表面理由是避免影響投資者買賣,減少市場干預,實際上是盡量增加買賣的機會。過去上市公司發布消息,經過相對長時間的停牌,或要在開市前公布,由於投資者有充足時間讓訊息流通和消化,所以往往股票一復牌,股價立即反映消息影響,交投迅即回復正常。相反,縮短停牌時間,當股份復牌後,消息還未完全消化,大戶小戶各自演繹,買賣自然激增。

  縮短發布重要訊息的停牌時間,產生的變化自然是對水平高或掌握訊息的投資者較為有利。舉例來說,根據現有規定,董事在重大收購前不能買賣股份,否則便有內幕交易的嫌疑,但現在只要選擇最有利的時間在網上進行公布,然後在最短時間內復牌,仍然可以合法地享受到資訊上的優勢。所以最近市場上便出現了一批小投資者,以聞風而動的方式炒賣,只要看到網站有通告發出,股價又見異動,立即就加入投機行動,但這樣又有可能跌入大戶的派貨陷阱,成為點心,更不要說將來跌市時,可能出現見通告就出現恐慌性拋售的沽貨潮。

  過往股票投資講求基本分析,但現在市場熱錢龐大,加上訊息頻密,大戶在有利的遊戲規則下,完全可以憑藉雄厚資金,操控訊息的演繹權,變身成為贏多輸少的莊家。普通投資者置身其中,根本身不由己,股票市場由投資變投機、投機變賭博,將會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