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4日電/昨日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宣布,上調香港的長期外幣主權評級,由“AA-”調高至“AA”,前景則評為“穩定”。
香港大公報今日刊發社評指出,提高評級乃對港府管治的肯定,故財政司司長表示歡迎。但更重要者是提高評級的理由:由此可窺見國際市場對香港的主流看法,也令香港可更清楚了解對海外投資者吸引之處,因而有助鞏固優勢。
社評表示,惠譽指調高評級,主要是基於香港有穩健的對外財政、持續改善的公共財政、充裕的財政儲備,以及具公信力的聯繫匯率制度等經濟因素。上述的確是香港的獨特優勢所在。一直以來香港都堅持量入為出的審慎理財原則,即使幾年前經濟低迷之時,開支大增收入銳減,而致少有地出現數年財政赤字,港府仍通過各種方法節流,包括減少公務員數目、凍結及削減公務員工薪等,並以提高行政效率的改革作配合。後來在祖國全力支持下,經濟強勁復甦,財赤比預期更快地消失,回復過往累積盈餘的“習慣”。審慎理財說易行難,長期維持盈餘更屬不易。試看美國及歐洲的不少發達國家,均難於達致財政平衡,財赤已成為經濟中的老大難問題。
社評說,至於聯繫匯率制度,本是回歸前為了維持過渡時期財金穩定而設置者。一直以來都維持得很好,特別是在金融風暴期間,雖經受衝擊卻能通過考驗,在成功打退“大鱷”的進犯後,更鞏固了本港內外各界對聯匯的信心。以香港這個細小而全面開放的經濟體,能長期維持匯率穩定確實不易。九十年代的阿根廷亦採用同樣體制,卻在危機出現後一下子便被衝垮了。反面事例更突顯香港的成就,而這確實得來不易,反映了本港健全的金融體系,及各層次的有效風險管理。
但社評又說,更重要的是,惠譽指出了香港在回歸後維持了充分的經濟及金融政策自主,更毋須如回歸初期憂慮潛在的政治風險。這顯然是正面地評價“一國兩制”的落實:既保證了本港的政策自主,又維持了經濟繁榮和社會安定。近期因應回歸十周年,國際上對香港的政經情況作出了全盤審視,主流意見均認為回歸後形勢良好,“一國兩制”是可行和有利的。對香港前景重拾信心,“香港已死”等論調亦可說“已死”。評級上調正是這種主流意見的又一反映。顯然,評級上調有助增強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但由於香港主權借貸不多,故實際受惠不大。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投票,從長遠看才是香港的最大無形得益。
社評並謂,另一方面,香港也須看到不足之處。主權評級提高表示風險降低,但並不一定表示經濟的發展動力十足。目前香港在這方面實有必要增強,否則將落在快速前進的周邊地區之後。邊緣化的潛在危險絕不能忽視,否則形勢有變時評級也難保持。特別是對於如何利用雄厚的公共財力,來促進經濟轉型和再上台階,更應成為官商及社會各界多加關注的議題。此外,隨着人民幣不斷升值,與美元掛鈎的聯匯壓力日增,也是香港必須正視的新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