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5日電/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此次訪美進入拜訪華府要員的重頭戲,到目前為止,謝都謹守“不輕然諾”的原則,未因貪圖一時禮遇做出顛覆以往的讓步,也未因選舉造勢刻意曝光與美密會畫面。
聯合報報道,謝採取這種相對保守的互動策略,雖然沒辦法像去年馬英九訪美掀起旋風,讓謝獲得立竿見影的加分,但以扁政府這七年來與美國互信盡失的交往經驗,謝“無為”的姿態,至少可讓美國感覺謝是較為“HARMLESS”(無害)的。
謝試圖展現的是,民進黨當然還是有鐵板一塊的台獨理念,碰到美中台利益衝突,美不能期待謝言聽計從,但謝能做到的是採取務實做法,樂見對岸談判、經貿開放,不主動去當個“麻煩製造者”。
不過謝此行可說“先天不利”,出發前夕陳水扁刻意同步致函申請加入聯合國,讓謝從原本應聚焦在他首度以“總統”參選人身分訪美的個人政治大戲,變成深陷美國反對台灣公投入聯的泥淖,從牽涉會晤層級到會談內容,全被扁設定的議題綁死,謝只能被迫照著扁的節奏接招。
以謝目前身份高度,當然無法迴避此議題,甚至美方會合理預期,這是否扁二○○四年“公投併大選”的競選策略翻版,是民進黨為拉抬謝選情量身訂作。
謝畢竟現無官職,且若謝介入,正好坐實都是為選舉。謝也不可能表達與扁不同立場,否則勢必被在野黨見縫插針。更複雜的是難以向美方啟齒的“扁長情結”,從初選前扁力挺蘇,到謝勝出後扁力促謝蘇配,扁不只一次試圖展示對謝的“影響力”。
若扁連謝挑副手扁都要置喙,謝怎可能代主政的陳水扁向美做出什麼承諾?扁不但未必買帳,萬一扁再度跳票,謝信用也會跟著陪葬。
謝不斷談“不能做無法實現的承諾”,除刻意與扁劃清界線,也流露若干無奈與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