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
讓世界看到不一樣的中國軍隊
“當站在機場跑道的邊緣,聞著飛機發動機尾焰殘留的煤油氣味時,我似乎觸摸到了這支軍隊強健的骨骼”
從2002年開始,中國已先後17次參加中外聯合軍事演習,我也曾多次參與採訪報導。從浩瀚南海到北國邊疆,從中原腹地到異國高原,我目睹和感受到了中國軍隊所展示的風采。
記得7月16日上午,8架最新型的殲擊轟炸機發出令大地和我的耳膜同時震顫的轟鳴,嘶叫著沖上藍天……當站在機場跑道的邊緣,聞著飛機發動機尾焰殘留的煤油氣味時,我似乎觸摸到了這支軍隊強健的骨骼。
在另一個機場,當數十架武裝直升機和運輸直升機組成的龐大飛行編隊越過遠處的山巒,出現在我的視野時,一刹那,我似乎無法呼吸,想驚呼,卻發不出聲音。領舞這個解放軍歷史上最大直升機編隊的,是“陸航尖兵”孫鳳陽和另一名只有39歲的飛行團長成存國。
俯衝、拉升、盤旋、編隊……地上拍攝的記者為難得的場面心跳不已,驚叫連連。可走下駕駛座艙的飛行員們,臉色卻平靜得如同剛剛散步歸來。
“無論是飛機的性能、駕駛員的技術,還是人和武器的結合,圓滿完成此次演習任務,沒有任何懸念。”曾經將國際上以驚險刺激著稱的“萊維斯曼倒轉”飛到極限的孫鳳陽,邊摘下飛行頭盔,邊輕鬆地對我說。
經過成百上千次的演練和對武器裝備一遍又一遍的檢修,從將軍到士兵,對圓滿完成演習任務無不充滿信心。
“我們不僅要在演習中展示中國軍隊的‘硬實力’,還要展示‘軟實力’。”參演部隊陸軍戰鬥群政治部主任李衛平說:“要讓全世界看到,中國軍隊既是威武之師,也是和平之師、文明之師。”
參加這次演習的空軍某航空兵部隊,1年前接待了來訪的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法倫。當戰鬥機飛行員出身的法倫被獲准登上中國軍隊最新型的殲擊轟炸機時,自己都“感到吃驚”。“如果不是他們把我從駕駛艙裏拖出來,我還不想走呢!”這位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上將笑著說。
這只是中國軍隊日益開放和自信的一個縮影。
“這次上海合作組織的六國聯合演習,同時也是一個多邊外交舞臺。”李衛平說:“世界不僅關注著解放軍炮彈打得准不准,還關注著官兵們的一言一行。”
我在部隊駐訓地看到,參演官兵人手一本常用俄語的小冊子,一有時間,戰士們就拿出來,或獨自翻閱,或相互測試。對於學過外語、至少都是高中畢業的這些年輕士兵來說,掌握簡單的俄語並非難事。訓練之餘,他們還要學習外交禮儀,俄羅斯的法律和風土人情。
而作為指揮員,李衛平和他同事需要準備得更多。“如何與媒體打交道,是我們必須掌握的技巧之一。”他說,這次演習完全向媒體開放,中國軍隊的遠端機動、戰役籌劃與準備,直至實兵演練,將在聚光燈下和攝像機前一覽無餘地展開。
“我們不可能再回到關起門來搞建設時代。中國軍隊將不可避免更多地承擔維護地區和國際安全的責任,更多地參與維和、人道主義救援、聯合軍事演習等活動。”他說:“我相信,世界一定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中國軍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