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7日電/《澳門日報》今天發表社評說,由伊拉克總理馬利基主持,美國駐伊拉克大使克羅克近日與伊朗駐伊拉克大使庫米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會晤,雙方就伊拉克安全問題進行了“艱難的討論”。
儘管雙方交換意見時“唇槍舌劍”,但國際社會仍然期待美伊對話有助於解決伊拉克問題,美國本身尤其如此。
這是近三十年來美國與伊朗第二次直接對話。對話中,美方指責伊朗支持某些向美國和英國駐伊拉克部隊發動襲擊的極端組織,伊朗則指責美軍在伊拉克駐紮是當地動蕩的根源;伊朗還要求美國從伊拉克撤軍,彼此針鋒相對。
不過,會談還是取得一點成果,就是雙方同意與伊拉克一起成立一個安全委員會,遏制伊拉克遜尼派的武裝反抗。會晤後,伊朗外長穆塔基·利雅表示,假如美發出正式要求,伊朗及美國就伊拉克安全問題召開副外長級會議一事,絕對可以考慮,向美展現積極姿態。
社評指出,伊拉克與伊朗核問題,是美國和伊朗間的兩大心病,兩者雖屬“平行議題”,但又相互聯繫,難以分割。熟悉兩伊情況的前任中國駐伊朗大使華黎明認為,美國與伊朗就伊拉克問題的談判,以及伊朗核問題最近的走勢,反映了美國以副總統切尼為主的強硬派和以國務卿賴斯及國防部長蓋茨為代表的溫和派之間的分歧。
美國與伊朗的會談是賴斯及伊拉克總理馬利基等政要努力促成的結果。美國認識到,沒有伊朗的協助,美軍在伊拉克更難脫身,因此有必要坐下來談一談。
前不久,人們還在注視美國向海灣加強軍事部署的大動作,幾個航母戰鬥群向該區和南亞水域集結,美國向伊朗發出不排除使用武力的恫嚇,一時間劍拔弩張。以切尼為首的一些政要日前甚至表示,希望在布什任期結束之前,對伊朗核設施實施“外科手術”。這些舉動,是試圖迫使伊朗停止鈾濃縮活動,放棄製造核武器的圖謀。
不過,面對軍事壓力的伊朗,卻通過外交攻勢,促使歐洲國家由之前要求伊朗的“零鈾濃縮”,妥協至要求伊朗“就地停止”,也就是無論從前怎樣,從現在開始,以後不再進行相關核活動。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美國的壓力,對於伊朗,這算得上是一次外交勝利。
社評說,在此形勢下,華盛頓以罕見的耐心,與伊朗就伊拉克問題對話,從而使美伊關係進入了“水火並存”的微妙時期,旣有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更有和平解決的機遇。
由於宗敎的聯繫和歷史原因,伊朗在伊拉克仍有影響力,美國要穩定伊拉克的局勢,有必要和伊朗溝通和接觸。然而,與其說美國想讓伊朗出手在伊拉克問題上幫忙,不如說美國更希望伊朗不要揷手伊拉克事務、不要影響伊拉克的穩定來得更貼切。
目前,布什政府在中東的核心任務是穩定伊拉克局勢,這在美國快將舉行大選之際顯得更重要。雖然布什對從伊拉克撤軍未有鬆口,但改善伊拉克局勢,爭取減少美國駐軍卻是布什的目標。
布什擔心的是,一旦美駐伊拉克軍隊減少,伊拉克敎派仇殺可能加劇,伊朗在伊拉克的影響將進一步擴大。這便是美國要與伊朗繼續對話的主要原因。
社評表示,未來美國伊朗關係能否改善,旣看伊朗是否願意在伊拉克幫幫美國,也看美方是否願意在核問題上減少對伊朗的壓力。就目前對話情形看,要達到這一程度,還不太容易。但保持對話渠道,緩和緊張,應該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