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1日電/韓國朝鮮日報今日刊登社論說,建設用重型設備制造企業鬥山英維高(Doosan Infracore)公司30日與美國重型設備企業英格索蘭簽署了以49億美元收購其下屬3個事業部門的合約。這是韓國企業在海外進行的最大規模的並購(M&A)。
鬥山收購的事業部門是生産挖掘機等小型建設重型設備、挖掘機鏟和穿孔機等小型建設重型設備部件、小型氣泵等設備的三個部門,而且這三個部門都是在所屬行業全球市場中占有率居首位的。這些部門在美國等6個國家擁有16家工廠,去年銷售額達到26億美元,營業利潤達3.7億美元。鬥山英維高通過本次收購,銷售額將從4.4萬億韓元增加到7萬億韓元,在全球建設重型設備領域的排名也將從第19位一躍上升到第7位。
社論說,並購是企業能夠迅速有效地增強競爭力的方法。全球並購規模從2000年的11438億美元暴漲到2006年的37120億美元。今年以來,僅上半年就實現了27800億美元的並購,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其中,跨越國境的海外企業並購比率達到60%,金額達16650億美元。
然而,2005年國內企業對海外企業的並購業績只有4.5億美元,只有美國(1476億美元)0.3%、日本(81億美元)5.5%、中國(53億美元)8.5%。因爲,韓國企業對並購持有“屬于盲目擴張”的否定看法,而且缺乏對文化迥異的海外企業進行融合實現疊加效果的自信和經驗。20世紀90年代中期,三星電子和LG電子曾經收購美國虹志電腦有限公司(AST Research)和電視機制造企業頂點公司(Zenith),結果都遭遇失敗,加上經曆嚴重的金融危機,這些都成爲韓國企業回避海外並購的原因。
美國思科(CISCO)在過去20年來收購了100多家企業,從而壯大為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企業,阿賽洛-米塔爾公司也通過純粹的並購成爲全球最大的鋼鐵公司。在當前的全球經濟時代,不進行並購而要直接構建全球性生産、銷售網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鬥山這次收購美國企業的壯舉,應該作爲一個契機,轉變國內企業對並購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