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大陸市場改善台灣農民生活是國民黨手上最好的“牛肉”,馬英九卻是奇怪的不聞不問。 |
中評社香港8月8日電(評論員 鍾維平)如何爭取中南部民眾、尤其是農民的支持?一直是馬英九急於破解的問題,為此採取了很多務實的具體措施,比如下鄉常住、務農勞動等等。對此,中央日報網路報的評論以為,這樣不夠,需要端出“牛肉”來才行。這是極為形象生動的比喻。
台灣的中央日報網路報透視集昨天發表評論文章說,馬英九要“統獨”休兵,要關心民生議題,就必須具體地拿出政見來,讓政見發酵,讓支持者可以口耳相傳。換言之,馬英九要和謝長廷不一樣,就要拿牛肉來愛台灣,而不是到基層采梨、插秧、捕魚而已。愈接近選舉,雙方的情緒愈高昂,到時候再拿出政見,已是緩不濟急。談政見,端牛肉,讓人民看得到,聞得到,現在正是時候。采梨、插秧、捕魚之時,當談農民的問題,讓農民知道到你是真正瞭解他們的心聲,這種作法是“感情加牛肉”,效果才會顯著。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馬英九當前的動作很多,令人眼花繚亂,但是政見異常困乏,毫不突出。究竟要為中南部農民爭取什麼?落實什麼?許願什麼?一概模糊不清。有牛角、有牛蹄,就是沒有“牛肉”。如果缺少為農民服務的政見,則為沒有“牛肉”,所以,動作越多,越顯得做秀味道濃。當前,民進党盡拿馬英九的農活動作來取笑。的確,馬英九學得再像,卻不知道農民心中想什麼?需要什麼?期盼什麼?又有什麼用呢?
大量的下鄉時間應該怎樣運用?應該邊勞動邊調研,廣泛收集農民意見,經過研究、提煉,形成徹底改變農村農民生活的意見來,叫馬六條、馬七條都行。言之有物、言之有據,讓農民兄弟姐妹們記得住、記得牢,在心上,在期盼。這樣做,就是把“牛肉”端上了農民的飯桌,聞得到香、看得見肉。切記,農民需要一個有能力幫助自己的領導者,不是需要一個農活做得比自己更像樣子的人。
其實,馬英九是最有條件端出“牛肉”來的人。陳水扁、民進黨至今為止執政近8年,一直端不出“牛肉”來,事實證明,農民也沒有把希望寄託在他們身上。馬英九端上“牛肉”的可能性,雖然也要經過實踐的檢驗,但是,畢竟有希望。
中央日報網路報也指出,明年的選舉,不管是馬謝對陣,或者是國民黨與民進黨的較量,會前賽早已經開打了。謝長廷的策略還是一以貫之,與陳水扁並沒有太差異,都是操弄族群議題與兩岸議題。到現在為止,他們談的還是國民黨過去統治台灣如何如何。馬英九曾經提出要“統獨”休兵,呼籲朝野都應回歸“國計”民生議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