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
日本為何頻繁換首相
安倍晉三相位不穩,這不禁讓人想起以前日本首相頻繁換人的年代。自中曾根康弘(1982.11.~1987.11)之後,日本首相的在位時間都很短暫。他們分別是:竹下登(1987.11.~1989.6.2)、宇野宗佑(1989.6.~1989.8.)、海部俊樹(1989.8.~1991.11)、宮澤喜一(1991.11~1993.8.)、細川護熙(1993.8.~1994.4.)、羽田孜(1994.4.~1994.6.)、村山富市(1994.6.~1996.1.)、橋本龍太郎(1996.1.~1998.7)、小淵惠三(1998.7.~2000.4.)、森喜朗(2000.4.~2001.4.)。
其中,除了細川護熙、羽田孜、村山富市執政那幾年以外,日本都是由自民黨執政。日本首相在位時間短的原因較多,首先是首相的任期較短,幹滿一屆也才3年。另外,由於是多數黨組閣,所以首相的人選是由執政黨來決定的。在自民黨內,各個派系的領導人都希望擔任首相,所以,他們對首相一職的爭奪也十分激烈。不過,首相的更替雖然頻繁,但自民黨的政策比較統一,所以換誰來當首相,對日本內政外交的衝擊都很小。
專家分析
安倍有機會挽回局面
黃大慧(中國人民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
參議院大選敗北,安倍政府陷入了執政以來最大的政治困境中。
自民黨內要求安倍為選戰慘敗負責的呼聲甚高。安倍也希望調整人事以恢復黨內士氣,倘若人事調整順利,自民黨黨內向心力得以恢復,安倍政府還有繼續走下去的可能。
此外,安倍還面臨在野黨的制約。民主黨在參議院獲得多數席位,實力大增。自民黨在參議院喪失主導權,勢力衰弱。兩黨出現勢均力敵的制衡局面。
那麼,這是日本兩黨輪流執政時代來臨的徵兆嗎?
應該說,安倍還是具備一些有利條件的。首先,就自民黨本身而言,雖然出現養老金記錄丟失、內閣成員不當發言等問題,倘若內閣重組順利,安倍政府能拿出些新成績,未必會在眾議院選舉中失敗。
另外,民主黨內由不同成分組成,其凝聚力不如自民黨。它雖然在參議院選舉獲勝,但仍不具備成為執政黨的條件,離執政目標還有一定距離。
最後,日本民眾在自民黨醜聞出現後發洩不滿情緒,但他們的總體態度比較保守、慎重,傾向於維持現狀,不願求變。這也是安倍的一個機會。
安倍不如小泉有魅力
張躍斌(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問題專家)
日本政局會出現變化,但不會出現20世紀90年代的那種巨大震盪。主要原因就是目前日本的經濟發展還比較平穩,這也是安倍晉三能繼續留任首相的一個重要因素。
20世紀90年代日本政壇動盪,首相頻頻更迭,這與當時日本國內泡沫經濟的破滅不無關係。小泉純一郎上臺後進行改革,國內經濟回升,逐漸走出困境。小泉也因此在首相的位子上坐了5年多,最後下臺還是他自願的。
和小泉相比,現任首相安倍缺乏個人魅力,不太擅長利用個人的表現來博得選民的歡心。但是安倍繼承了小泉的改革思想,且目前的經濟政策在日本國內已經達成共識,因此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不會變。
但由於安倍沒受過選戰的洗禮,其執政風格也太過保守,在面對黨內醜聞時反應遲鈍,因此顯得應變能力不足。另外,日本經濟發展速度已出現了放慢的跡象。如果經濟再搞不出成績,安倍想不下臺,估計也難了。(來源:青年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