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17日電/日本《朝日新聞》8月16日發表社論,題目是“靖國靜夏中的變化”,認為今年日本靖國神社的夏天格外寧靜,原因有二:一是執政的自民黨在參院選舉中遭到慘敗,二是安倍不去參拜靖國神社也是怕剛剛有所修復的日中和日韓關係再度陷入危機。社論摘要如下。
8月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儀式上鞠躬。今年8月15日是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62週年紀念日,日本政府當天在東京武道館舉行了“全國戰歿者追悼儀式”。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儀式上表示,日本要反省戰爭,為世界的永久和平作出貢獻。安倍說,“日本在二戰中給諸多國家特別是亞洲各國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損害和痛苦,我作為國民的代表,在做出深刻反省的同時,對死難者表示由衷的哀悼”。 新華社/路透
日本戰敗62年,今年靖國神社的夏天格外寧靜。
在小泉執政時,首相能否履行自民黨總裁選舉中的承諾,在8月15日當天參拜靖國神社,是舉世矚目的焦點。特別是去年8·15當天,當首相踏上靖國神社的土地時,圍觀的群眾甚至高呼“萬歲”。
今年呢?小泉首相的繼任者安倍晉三首相,雖然先前始終不說參拜也不說不參拜,但在靖國神社卻始終沒有見到他的身影。自1985年中曾根首相公開參拜靖國神社以來,內閣大臣參拜靖國神社已成定式。而今年卻只有內閣府特命擔當大臣高市早苗進行了參拜。
在全國戰歿者追悼儀式上,安倍首相說,日本在二戰中給諸多國家特別是亞洲各國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損害和痛苦,他作為國民的代表,在做出深刻反省的同時,對死難者表示由衷的哀悼。看不出半點“脫離戰後體制”的意思。
這種變化是權宜之計,還是時代大潮?現在還不能妄加斷言。但有關歷史認識問題的最新動向,毫無疑問有以下的背景。
其一,是自民黨在參院選舉中的慘敗。雖然直接原因是養老金問題和內閣大臣的醜聞,但從根本上看是因為修改憲法、行使集團自衛權、改變歷史觀、建設美麗國家等等這些復古的、保守的路線,與國民所關心的問題沒有交集。
靖國讚美派基礎進一步坍塌,毋庸置疑源於昭和天皇反對靖國神社合祭甲級戰犯這一歷史事實。在天皇至高無上的保守派內部,對合祭甲級戰犯的疑問也越來越多。
其二,首相不去參拜靖國神社也是怕剛剛有所修復的日中和日韓關係再度陷入危機。
另外,國際社會的看法也發生了變化。這從美國眾院通過有關慰安婦問題的決議案中可見一斑。對不願面對過去的日本的批判,已經衝出亞洲走向世界。
我們萬萬不能忽略隱藏在寧靜夏天背後的變化。日本領導人參拜戰前軍國主義的象徵———靖國神社,已經越來越無法讓人接受。曾一度在小泉內閣討論得沸沸颺颺的“新國立追悼設施”構想,也該重新啟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