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22日)天在銀行排隊轉存的人們,一定會對一月之隔兩次加息感到累並快樂著。對於這些不炒股票、不炒基金、不炒房子的人來說,一個月到銀行排一次隊,影響不大。
有意思的是,幾乎所有人對此次的加息都說“影響不大”,特別是股市的思維定勢是“利空之後是利好”,今年前3次加息之後,每一次結果都是“漲”,這一次也不例外。
在目前存款利率為負2%多的情況下,每次加0.27個百分點確實有點“急病碰上慢郎中”,讓熱火朝天的股市、樓市和CDI增長沒有感到多少壓力。或許,這正是央行加息的一種策略、一種藝術,也許所要達到的就是“溫水煮蛤蟆”效果。“治大國如烹小鮮”。既然美聯儲是在17次加息之後才引發房貸泡沫破裂和股市下跌,我們從2004年算起才加息7次,未來加息的時間和空間還大得很呢。有專家預測,今後兩三年存款利息可能加大到8%。
倘若利息真的加到8%,對股市是否依然影響不大呢?照目前的情形看,還真說不準。這一輪股市有其獨特的成長規律,正如傳統相聲《賣布頭》裏唱的“它怎麼就這麼長呀,它就這麼長呀!”分析這一輪股市特點,需要另寫文章,這裡難以展開。不過,可以預料到的是,繼續加息肯定會對抑制樓市需求起到積極的作用。
有人計算,這次加息之後,20年50萬房貸每月多還45元。“房貸利率的提高勢必會增加‘房奴’的還款壓力。”(昨日《京華時報》)一個月少吃二三斤豬肉,恐怕談不上多大壓力。“45”後面加個“0”,一個月多還450元,才算真的有點壓力。
近兩年的房價激漲,有人分析5大原因、8大原因,我看最主要的是兩大原因:一是開發商從銀行貸款太便宜、購房人貸款太便宜,兩個“便宜”歸根到底都是銀行利息太便宜(負利息還不便宜)造成的;二是老百姓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現在集中在住行上,主要是“住”。住的需求裏面,有的有其合理性,有的是非理性。工作十年八年的,貸點款買套房子說得過去。剛工作、剛結婚就要貸款買套房子,我怎麼也看不出合理性。前幾年,流行一個美國老太太的故事,說是貸款買房,臨死時還完貸款。她嘲笑中國老太太,臨死前才存夠錢買套房。美國老太太不就是一個典型的“房奴”嗎?我們的“房奴”也太顧頭不顧腚,光學貸款買房,忘了貸款是臨死前還完的。剛還了幾年貸款,離臨死還早著呢,怎麼就扛不住了?在這一點上,不如美國老太太。
平心而論,抑制房價上漲過快過猛且持續上漲,政府可以操作的政策空間主要在於加息,而且是以快對快地加息。今年以來4次加息,房價上漲沒有止步,是藥方對了,藥量不夠。當然,我們也要體諒政府的良苦用心,現在的樓市,就像酒吧裏玩的搭積木遊戲,搭得蠻高的,從底下一根一根地撤,還不能塌了,高難動作。撤猛了不行,撤快了危險,不撤更不行。這裡頭最大的難點,在於我們不知道房貸裏的水有多深,不良貸款佔到多少。也許我們已經從美國房貸危機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所以才出其不意地加息,卻又是溫柔一刀。這一刀採取的是非對稱加息,縮小了存貸利差,讓銀行減少利潤至少在300億以上,給商業銀行“不配合”貨幣緊縮的激進行為一個“懲罰”。 (來源:北京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