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爲俄圖-22M低空飛行准備降落 |
中評社香港8月30日電/2007年夏,俄羅斯在軍事領域發起了一系列“絕地反擊”,引起西方直呼“新蘇聯”的興起和“新冷戰”的爆發可能。
《環球》雜志文章稱,8月21日,在莫斯科郊外茹科夫斯基機場舉行的莫斯科航展開幕式上,面對來自110個國家的780位航空企業制造商,普京雄心勃勃地表示:俄羅斯正在重建航空業,幷將挑戰美國和歐洲在這一領域的主導地位。
同一天,英國《泰晤士報》的評論別有用意地把俄羅斯總統普京最近度假時的裸胸照與俄羅斯的重新崛起聯系在了一起。
保守派評論員邁克爾格夫在評論中這樣寫道:“在俄羅斯從申明北極主權到宣布開始戰略轟炸機巡邏在內的所有極其自大的姿態中,沒有什麽比俄羅斯總統普京充分炫耀他那近乎完美的胸大肌更讓世界感到心煩意亂的了。這也許是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來俄羅斯領導人最爲大膽地展示其政治上的自信。”
“新蘇聯”?“新冷戰”?
的確,自7月普京訪美雙方未就美國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達成妥協後,俄羅斯一連串閃電般的反擊動作讓美國和西方心煩意亂。
對于普京這種以軍事强勢爲主體的“絕地反擊”,西方媒體除了發出驚呼外,最喜歡用的一個詞就是“新蘇聯”。
間諜爭端、試射新型彈道導彈、新型戰略核潜艇下水、戰略轟炸機恢複戰備巡邏、航空母艦重新在大洋上游弋……這一連串的場景,似乎真的把西方人的記憶拉回到1991年之前。
難怪8月19日出版的英國《觀察家》雜志在一篇題爲“俄羅斯炫耀肌肉是危險的姿態”的評論中警告稱:“西方要警惕俄羅斯國內這種極端民族主義以及新蘇聯的傾向。俄羅斯老掉牙的轟炸機再次開始在空中巡視,其實是俄羅斯尋求國際關注和國內掌聲不顧一切的賭注。”
無論是“新蘇聯”還是“新冷戰”,背後不免有媒體炒作的痕迹,而美國的資深學者和智囊們,却已經紛紛開始著手破解普京此次的“絕地反擊”之迷。
利用民族主義?
普京訪美前,美國兩家著名智囊機構分別對俄羅斯未來的表現做出了不同的判斷。
2007年6月,美國新保守派著名智囊機構傳統基金會的俄羅斯問題專家亞里爾科恩發表了一篇題爲“如何對抗俄羅斯的反美外交政策”的報告,認爲:“俄羅斯在經過20年的衰退後又重新以敵手的姿態回到國際舞台。如今的俄羅斯腰包里塞滿了鈔票,期待著受到尊重、認可以及發揮影響力。華盛頓的决策者們已無法再對俄羅斯視而不見,因此必須采取更好的策略,來應對在歐亞大陸上的這一新地緣政治力量的挑戰。”
同月,美國卡內基基金會莫斯科中心副主任、政策分析家德米特里特列寧在題爲“俄羅斯的戰略抉擇”的報告中預測,“俄羅斯采取公然挑釁美國的外交策略將得不償失,因爲它忽視了一個中心事實,這就是美國對于俄羅斯實現其包括現代化、經濟整合以及國家安全等在內各項國家目標上都是不可或缺的”。
顯然,前者認爲美國必須要對俄羅斯的崛起采取動作,而後者則認爲俄羅斯遲早要“迷途知返”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普京一系列“絕地反擊”動作後的8月20日,曾著有《大國的興衰》一書的美國耶魯大學教授保羅肯尼迪在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上發表評論,也提出現在的俄羅斯已經與過去不同。
作爲冷戰期間的著名學者,保羅肯尼迪在這篇評論中認爲,俄羅斯最近一系列帶有强烈軍事色彩的“絕地反擊”只是表面現象,真正應該引起國際社會注意的是“俄羅斯日益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和普京對這種情緒的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