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政府政策上捏住了美國對中國大陸的接觸與遏制政策並存的麻筋。美國既反對陳水扁及民進黨當局的“入聯公投”之類的急獨做法,又期盼台獨不斷製造矛盾以制約兩岸關係、制約中國大陸在國際社會上的勢力擴張。美國一直以抱著要潑掉髒水,又怕丟掉孩子的尷尬心態對待台獨,進退維谷。
二,在意識形態上抓住了西方社會的同情心,最大程度減低西方輿論壓力,甚至有可能獲得西方輿論的支持。這就是用人權、民主的概念來替代、包裝台獨。台獨是符合西方利益及西方意識形態的,統一是西方社會價值及制度的失敗。這樣的邏輯將不斷在陳水扁及民進黨當局言行中出現。長此下去,未必沒有影響。
三,在台灣民意的駕馭上佔據上風。當前的台灣選舉政治基本上長期處在非理性階段,與西方的選舉政治是完全不同的。之所以稱爲非理性,有如下特徵:第一,極端的意識形態佔上風。第二,政黨鬥爭你死我活,互不包容。第三,選民以族群分類、社會以對抗爲主體。所以,與美國、與大陸的罵戰都有助於陳水扁及民進黨操控選局。如果能夠把民意誘導到惱怒美國的方面上去,對民進黨的參選人來説絕對是一大利好因素。
中國時報昨天分析說,低調過境美國阿拉斯加,收起了台灣入聯T恤貼紙,陳水扁前天終於結束了這趟多事的友邦之旅。最難堪的場面既然已過,對扁來說,入聯公投已無更大的阻力了。美愈跳腳反對,只會愈把這股外交壓力,轉化為民進黨選舉的助力。
我們不會懷疑,陳水扁及民進黨對於台灣的操縱力度之強大,什麽都可以用來刺激民意,所以,與美國打一場口水戰,當是陳水扁及民進黨當局的首選。台灣“外交部”發表了一份措辭強烈的三點聲明,直接批評美國不懂台灣民意,錯誤解讀入聯公投。當前,陳水扁及民進黨當局最擔心的是,美國拒絕口水戰,直接的、斷然的採取更大的政策動作。
中國時報指出,對台美來說,這次溝通入聯公投的過程,“伊于胡底”恐還不足以形容。和過去幾次如“兩國論”、“終統論”的驚濤駭浪相比,美方動作從未像這次這般快刀斬亂麻:不再派特使、不再外交溝通,既然連最後在商言商的軍購都撕破了臉,該講的話省了隔空叫陣,通通搬上檯面來講個痛快。於是,美方迫不及待,趁扁還沒回程過境美國,便拉高層級直接由副國務卿公開發言,內容沒有國務院式的言詞閃躲、沒有文字遊戲,甚至連美國主動受訪的態度也都毫不遮掩。
美國的做法的確與過去不同,但是必須指出的是,僅僅内格羅蓬特的幾句批評的話,絕對不可能立刻止息陳水扁及民進黨當局的“入聯公投”步伐,充其量是加大了美國與台獨之間的口水戰的力度、規模而已。如此下去,美國將陷入明知而無奈的困境,台獨的“入聯公投”不僅不會止步,還要攪起滔天巨浪,成爲一場無法遏止的台灣海峽的海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