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31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登小社論說,島內民生物資天天漲,從汽油、雞蛋、麵粉、青菜到泡麵,幾乎無所不漲,不但漲得百姓愁眉苦臉,也漲得社會人心惶惶。
面對“漲聲”不斷響起的現象,“公平交易委員會”總算有點作為,決定對統一、味全、光泉三家聯合調漲的鮮奶業者開罰。然而,這看似“遲來的正義”,卻僅止於罰錢,改變不了漲價的事實。
換句話說,即使公平會開罰,但業者照漲不誤,因為依法並不受影響。如果以三家市場占有率高達八成的規模來看,那每家區區三、四百萬元的罰金,也不過是九牛一毛,跟蚊子叮牛角沒什麼差別。
其實,各行各業漲價的理由向來千篇一律,不外乎是反映成本這類的老套說詞。但這次公平會開罰的對象,在鮮奶市場已是三分天下,竟違反先前約定聯合調漲。這種視公平交易法如無物的老大行徑,簡直是吃定消費者。
然而,如此損及消費者權益的事情,公平會卻是在漲了快一個月之後才有所“反應”,而且已經漲價的鮮奶,公平會還無權要求降價。
小社論指出,說來悲哀,面對聯合漲價的行為,政府部門的因應或處理,已宛如“火車過站才吹哨”般慢半拍。無奈的是,當下回火車呼嘯而過時,乘客依舊是看著無能的站長在月台上吹哨,一副氣急敗壞的窘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