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10日電/“與中國經濟成長同步,甚至超越”,一直是不少台商逐鹿中原的夢想,郭台銘也不例外。對郭台銘來說,大陸不僅是個競逐激烈的大市場,更是圓夢、造夢的基礎和平台。
中國時報報道,成為全球大企業後,鴻海“富士康”立足全中國的發展策略已相當明顯,3C電子、無線、網路等八個事業群觸角,早已延伸大陸各主要開發區,去年到今年,單是投資額加總已不下百億美元。
從去年起,郭台銘的投資案包括:七月,簽下三項十八億美元投資案,投資山西影視城及鋁鎂合金生產廠;年底,和武漢東湖開發區簽協議,十億美元建立產業園區。經過數年扎根,鴻海已形成北中南三大產業重鎮,分別為深圳的資訊產品製造基地,北京通訊研發及武漢卅億美元的光通訊“鳳凰計畫”。
今年起,鴻海布局中國腳步更加快速。一月,郭台銘前往南京,為鴻海大陸首個軟體基地揭幕,這也表明鴻海大陸投資已從單純硬體邁向硬軟體兼顧。郭台銘曾說,“將把南京軟體基地打造成印度矽谷─班加羅爾”;顯示其心中已有另番盤算,鴻海未來將不僅僅是製造業王國。
二月,郭台銘又跑到河北廊坊、秦皇島及遼寧營口科技園,廊坊一口氣投資十二億美元發展手機,秦皇島三年內將建高端電子生產和研發,在在顯示郭台銘已把“中國第三極”環渤海經濟圈,視為珠三角及長三外之外的投資重鎮。
除北、東、南之外,今年四月,鴻海足跡再深入華中,斥資十億美元建立武漢科技工業園。富士康副總裁簡宜彬說,“富士康此項投資,料可將武漢打造成全球最大的數位相機製造基地。”
此外,看準未來“東協十加一”商機,五、六月,郭台銘深入大西南,和廣西領導頻頻悟面,物流園區、收購鋁礦山等逾四十億人民幣的投資案,已漸浮出檯面。
電子業講究時效,“亞洲、北美、歐洲三地製造,及時交貨”也因此成為鴻海發展主要策略。今年八月初郭台銘斥資三百億人民幣,在呼和浩特建電腦半成品組裝廠,將產品從中國拉進俄羅斯、歐洲等地,比海運時間整整縮短一個月。
鴻海集團不僅跟著大陸經濟發展,產業也隨之多元化及規模化。大陸早已是國際市場,占領大陸市場等於握住所有國際訂單,這或許是郭台銘加速布局中國版圖的主因。可預料,透過未來快速收購相關企業,利用上海“世界總部”的建立,對鴻海相關企業在大陸上市或資金運籌,都將更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