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政府上周五宣布持有香港交易所5.88%的股權,成為最大單一股東。 |
中評社香港9月12日電/華爾街日報於9月11日撰文,批評香港政府增持香港交易所股份,損害了香港金融中心的聲譽。文章內容擇要如下:
香港交易所同中國內地聯繫日益緊密的最新跡象激發了投資者的熱情﹐但同時也增加了人們對政府干預香港市場以及股市更易受到內地風險影響的擔憂。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Hong Kong Exchanges & Clearing Ltd., 簡稱:香港交易所)的股價週一飆升20%﹐此前香港政府在上週五披露﹐目前持有該公司的股份已從原來的不足5%上升到5.88%﹐從而成為香港交易所的最大股東。
中國看來正在努力打破內地股市與香港股市的隔離狀況。香港作為一個開放的金融中心﹐海外投資者可以自由往來﹐內地的一些大企業也在這裡融資數百億美元。
投資者顯然認為與中國內地蓬勃發展的經濟和股市建立更緊密的聯繫對香港來說只能是百利而無一害。香港交易所的股價週一收於190.10港元(合24.42美 元)﹐市值為260.9億美元﹐這已經超過了NYSE Euronext和倫敦證券交易所(London Stock Exchange PLC)的市值總和。今年以來﹐該股股價已經上漲了一倍有餘。
但此次香港政府增持股票的行為也招致了一些批評﹐批評者認為這會損害香港作為自由市場的形象。
股東權益活動家、香港交易所董事大衛•韋伯(David Webb)說﹐此次增持使香港交易所越來越像中國內地了﹔中國正在努力脫離計劃經濟﹐而我們卻正走向另一個方向。
知情人士透露﹐增持股票是今後長期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可能促成香港與上海證交所進行股票置換。他還表示﹐目前這一概念尚處在初步研究階段。
花旗投資研究(Citi Investment Research)駐香港分析師梁智勤(Bob Leung)說﹐香港一直是非常公正、透明、信息披露制度健全的備受推崇的市場﹐政府的干預可能有損於投資者對香港市場的信心。
他警告說﹐香港和內地任何加強聯繫的舉措都意味著投資者會直接面對同中國政府政策制定過程有關的市場風險。
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John Tsang)週一在談到增持香港交易所股份事宜時表示﹐這對香港未來的發展非常有利。他還提到了中國中央政府去年一份鼓勵香港交易所加強同內地等本地區證交所關係的正式文件。
他拒絕透露香港政府是否會進一步增持股份﹐稱這屬於市場敏感信息。
香港交易所主席夏佳理(Ronald Arculli)表示﹐港府有關該交易所的確切計劃即使是交易所本身也不清楚。他指出﹐香港政府和中央政府部門可能會進行商談﹐但恐怕我們許多人都不會知曉內情。
香港交易所股價的上漲推動恒生指數週一小幅收高﹐未理會上週五美國股市重挫的影響。
即便在上週五宣佈增持消息前﹐香港政府在該交易所的事務中也有著很大的話語權。它任命了香港交易所包括董事會主席在內的13名董事中的7名﹐因此對所有重大 戰略決策均擁有否決權。這包括潛在的併購﹐因此香港交易所難以成為其他證交所的收購目標﹐它們試圖通過香港交易所進軍內地市場的計劃也每每受阻。此外﹐在沒有得到香港財政司司長直接批准的情況下﹐沒有任何投資者能收購香港交易所5%以上的股份。
近段時間以來﹐美國房地產及信貸市場出現的諸多問題引發全球股市紛紛下跌﹐而中國內地股市由於對資本的嚴格控制而未受到其他金融市場動蕩的波及﹐也避免了美國信貸危機的衝擊。上證綜合指數自1月份以來已經上漲了一倍多﹐自去年10月份以來已經上漲了兩倍。
上個月﹐中國推出了允許內地投資者直接投資香港股市的試點項目。此消息推動香港股指在10個交易日中上漲了18%﹐儘管這一計劃的實施日期已被推遲。
一些基金經理表示﹐香港政府投資香港交易所的舉動顯示出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了當地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支持。
Pacific Sun Investment Management Ltd.的董事總經理安迪•曼泰爾(Andy Mantel)說﹐這表明政府對香港作為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很有信心﹔對於內地有望流入香港的資本﹐他們相信規模將會十分可觀。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監管部門開始鼓勵企業在上海和深圳市場發行股票﹐以促進這些市場的發展﹐一些人因此擔心香港可能會失去這些年來高速發展的最大動力。
香港政府一直為其信守自由市場準則而自豪﹐但自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港府一直在本地市場表現非常活躍。1998年8月香港股市遭受重挫時﹐港府的外 匯基金(Exchange Fund)隨即大舉買進﹐購買了總值152億美元的香港上市股票。後來它通過上市指數基金賣出大量持倉﹐獲得了豐厚利潤﹐但目前它仍持有不少股份。
增持香港交易所股份的行為與地區性整體趨勢背道而馳。中國內地的證交所由政府持有全部股份﹐但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尼和印度的政府均不持有當地證交所的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