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12日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2日以“健康原因”為由向自民党國會對策委員長大島理森轉達了辭職意向。自民党幹部證實了有關消息。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日本問題專家劉江永接受分析認為有四點原因促成安倍辭職。
問: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辭職,有哪些背景原因?
劉江永:首先,這是他自己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做出的決斷,儘管自民黨內有些希望他繼續留任的聲音,但是他自己決心已定。
第二,他之所以做出這種決斷,也是有一定考慮。其中第一點,最近他曾經在悉尼說過,在今年11月1號如果延長《反恐特別措施法》失敗的話,就辭職。日本有一個法律《反恐特別措施法》,主要是規定了日本的自衛隊可以向臺灣地區派遣,去支援美軍在阿富汗等地的一些部隊的活動,在海上運油,這樣一些任務。這個法案在野的民主黨非常反對,安倍是想通過跟民主黨的党首代表,就是小澤一郎在最近有一個對話,爭取協商解決,但是小澤拒絕要求,民主黨已經在國會上,參議院對這個法案堅決予以否認的態勢。通常這不足以導致安倍的辭職,但實際上安倍這一段時間是背著很沉重的包袱,也就是參議院選舉的失敗。慘敗之後,日本的輿論和日本的老百姓,再加上在野黨都要求他下臺,但是他當時咬緊牙關過來了,但這畢竟是他一個挺大的壓力。面臨這個法案可能會有參議院的障礙,肯定參議院會否決掉的。儘管在眾議院,他依靠三分之二多數,可能也許能使參議院這個否定的法案起死回生。但是這在日本民眾和國會上製造很大的麻煩,等於你無視參議院的存在了,這將對他之後的執政相當不利。如果再有不信任案的通過,就要中期進行大選,這樣對自民黨來說也是非常不利的。這是一個複雜的背景。
第三個原因,最近他上臺以後出現了一系列的醜聞,關於農林水產大臣等,例如遠藤武彥報假帳的行為,使得日本的心中和在野黨認為安倍有用人不當的毛病。第一任安倍內閣已經出了很多這樣的問題,現在問題又在他剛剛上臺不久又重新發生,在剛剛上臺不到一個月左右,有兩個農林水產大臣又有類似的問題。所以,人們覺得他的執政能力是有問題了。
還有一個原因,在整個目前來看,安倍有點控制不住國會,國會的離心率在增大。這種情況下,恐怕再往下面繼續推行政策或者是推行有關的法案或議案,都會相當的困難。所以,我想在這種情況下,他可能覺得未來執政道路是相當艱辛的,與其那時碰得頭破血流,不出現在見好就收,現在提出辭職。
問:安倍在之前透露時說,這一年因為國政混亂,引咎辭職,認為自己沒有凝聚力,在過往的哪些事件上體現了這一點?
劉江永:這四個原因都包括了,比如參議院選舉失敗,比如任用人不當,比如他本身在跟在野黨協調,但是在野黨並不買帳,等等,都體現了他凝聚力的下降。所以,可以說他推行政策是比較困難的。
問:我們曾寄望安倍上任改進中日關係。安倍宣佈辭職之後,對中日關係下一步發展會不會有一些影響?
劉江永:我認為不會有很大影響,因為安倍執政以後著力改善了和中國以及韓國的關係,這一點在日本國內得到了普遍的支持,而且沒有因為這一件事情和外交來影響了他的支持率。他的問題主要是在於內政。所以,我認為不會由於安倍本人的辭職,日本會和鄰國的關係,和中國的關係,對華政策有根本的轉變,這是不會的。
第二,包括安倍他本身,從政治理念講、思想體系講是偏右的一個政治家,在日本來講是偏右的自民黨的一員。儘管他這樣的一個人,但是他上臺以後也不能不考慮到對外關係的重要性,在做法上有一定的調整。比如參拜靖國神社這個問題上,也不能像小泉那樣去做,我想未來的日本領導人在這個方面,不管他內心世界是怎麼樣的,但是從整個國家的利益,從外交聯繫上講,在這方面恐怕也比較慎重。
第三,目前中美關係現在處於上升和發展的階段,日本外交在很大程度上要考慮美國的態度。任何一任日本領導人的上臺,都不能不考慮國際大的局勢的變化。第三,由於現在日本自民黨內,或者是自民黨也好,或者是民主黨也好,他們主流的體系還是希望跟中國發展關係。我們可以看到最近有一個問題,民主黨的黨代表可能在今年12月,小澤一郎也要訪問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