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最年輕首相安倍晉三宣告請辭。 |
中評社香港9月12日電(記者 陳敏珊綜合報道)日本第90任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於2007年9月12 日公佈辭去首相職務。安倍晉三表示,由於其政府連續受到內閣成員涉入金融醜聞的影響,他覺得自己將難以贏得民眾的支持和信任,無法繼續有效推進政策。
安倍晉三於在於1954年9月21日日本山口縣長門市出生,他是日本戰後以來最年輕的首相,也是首位於戰後出生的首相。1977年畢業於日本東京成蹊大學政治系,其後於美國南加州大學修讀英文及政治在半年後放棄學業回國。1979-1982年期間在神戶製鋼所社員工作,其後擔當時任外相的父親的政治秘書,開始其政治生涯;1993年安倍晉三首次當選眾議員。安倍和小泉純一郎同屬自民黨森喜朗派,深得森喜朗和小泉的賞識,先後在森喜朗、小泉內閣中擔任副首相、自民黨幹事長、幹事長代理和內閣官房長官等要職。於2006年當選自民黨主席.
安倍晉三是日本自由民主黨的黨員,也是政壇名門之後。祖父安倍寬為元眾議院議員;外祖父是戰後初期強勢首相岸信介,為第56、57代首相;叔父佐藤榮作,為第61至63代首相;其胞弟岸信夫,為参議院議員。父親是大名鼎鼎但英年早逝的安倍晉太郎,為元外務大臣,也是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的政治恩師;故此安倍可以說是日本典型的“世襲議員”。安倍承襲了父親的地盤與人脈,加上個人的强烈風格與材幹,在自民黨很快便成為領導之一。
現年52歲的晉三是日本政壇著名的強硬右翼,其作風之硬朗及政治取向之保守比小泉有過之而無不及。安倍主張對中國,需用率直及強硬的態度,更明確表示一定要参拜靖國神社,引起了中國、韓國政府和輿論的譴責和不滿,並使中日關係急劇惡化。中韓官方多次對其進行批評。他背後還大力支持教科書清掃“自虐史觀”,又表示南京大屠殺及慰安婦從沒有發生過,誓要把歷史翻案進行到底。在外交上他主張強化美日軍事聯盟以抗中國及朝鮮的威脅。當時分析家指,若安倍晉三當選首相,中日關係必會進一步倒退。
安倍又是日本國會超黨派親台灣組織“日華議員懇談會”成員。他在第21屆自民黨總裁選舉前出版的書提到台灣,宣稱:日本為了成為對亞洲開放的國家,須把台灣列入考慮;並以台海危機為例,指責中國妨礙台灣民主選舉。
安倍被稱為日本中生代政治家,保守色彩濃厚,曾在一些敏感的內外政策問題上發表過一些錯誤言論。2002年他作為副首相說日本“可以擁有原子彈和洲際彈道導彈”,“如果是最小限度地擁有小型戰術核武器未必違反憲法”。但自擔任首相以後,表態轉為謹慎。2006年4月,身為首相的他“秘密”參拜了靖國神社。
安倍晉三曾於2001年和2006年兩次訪華。2006年10月8日至9日,安倍就任首相以來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被稱為“破冰之旅”,曾受到兩國各界的高度評價。被問及對中日關係發展有何想法時說道,日中關係是極其重要的雙邊關係,兩國保持並進一步發展友好關係,對地區的和平與發展以及世界的和平與發展都非常重要,是真正密不可分的關係;又希望進一步推進兩國在環境、能源、金融、資訊技術和知識產權等領域的合作。
在外交政策方面,安倍雖然強調將對外開展自主性外交,且許諾致力加強日本與亞洲鄰邦如中國,韓國等的“互信關係”。可是,安倍在北韓綁架日本人質的問題上一直保持強硬姿態,以及多次參拜靖國神社,被中國及韓國暗指在改善韓日關係方面只懂紙上談兵,卻無實際行動,在位期間,中日及日韓關係並未有大進展.
就日美關係方面,安倍則曾表示,希望其發展成“為了世界和亞洲的日美同盟”,致力於加強首相官邸的核心領導機能和資訊收集能力,構築隨時能與美國白宮溝通意見的體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