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15日電/人民銀行昨日宣布年內第5次加息,上調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27個基點。香港《文匯報》今天發表題為“持續快步加息 平抑通脹預期”的社評指出,內地今次加息有兩個特點:一是加得急,在24天內兩度加息,創央行歷次利率調整間隔時間的最短紀錄;二是加息幅度較市場預期溫和,只有0.27厘。社評認為,央行採取持續快步加息行動,不僅有助於紓緩現時金融體系負利率的困境,同時可以在社會上形成持續加息的預期,有助於調控過剩資金,平抑通脹。不過,由於內地投資回報與存款息率的差距仍然過大,單靠加息難竟平抑通脹全功,還需其他政策配合,包括通過資金排洪及增加食品供應,穩定物價等方式,方能相輔相成。
社評說,今年以來,內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幅驚人,居高不下。繼7月份通脹上漲5.6%之後,8月份更高達6.5%,創下11年來新高。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8.2%,成為通脹飆升的主要動力。內地食品價格上漲並非偶然,而是受到全球農產品價格不斷攀升所帶動,短期之內難望改變。通脹的持續攀升,將不斷蠶食貨幣的購買力,影響居民的生活質素,增加企業經營成本,造成金融及地產市場的泡沫化,不利於經濟的健康發展。故此,抑制通脹是央行這次果斷出手的主要目的。
由於通脹屢創新高,令到居民對於內地通脹的預期逐步加強。當通脹預期形成之後,將導致企業紛紛提價,職工要求增加工資,以抵銷通脹所帶動的影響。在骨牌效應之下,價格和工資的不斷上漲,最終反過來令通脹再次加劇。因此,央行持續有序及小幅度加息,有利於在不損害經濟成長的情況下,顯示央行遏制通脹的決心,抑制居民的通脹預期;同時,有助紓緩內地金融體系負利率的問題,引導貨幣信貸和投資的合理增長,對保障金融體系穩健運行有正面的作用。
社評指出,現時內地流動資金泛濫,人民幣貸款在8月份就增加了3029億元,加上現時投資收益率仍然遠高於投資成本,令大量資金流入股市、樓市,造成市場出現泡沫化現象。必須看到的是,加息雖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貸款及資產價格的過快增長,但由於投資與儲蓄的利率差距仍大,所以單靠加息將難以完全抑制通脹。此前,中央有關方面已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國債、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等措施抽走部分過量資金,但成效不大。因此,中央還須通過落實港股直通車、加大QDII的額度等手段,讓內地居民有更多的投資途徑,使內地資金安全、有序的進行排洪;同時,為穩定食品價格,政府亦應為農民提供援助,增加食品供應,為全面壓抑通脹創造物質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