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22日電/《星島日報》今天發表社論“要飲北水 先要做好防險”說,香港首次舉辦的“亞洲金融論壇”,時間正值美國次按風暴肆虐,歐美金融機構紛紛受創,危及整個體系運作。各央行不但要透過注資拯救,英倫銀行甚至出手干預,為出事的按揭銀行作出直接擔保,正當內地有意嘗試讓資金透過香港走出去的時間,如何做好監管和保持市場穩定的工作,就成為一個極為重要的現實課題。
社論指出,談到監管和預防風險,總是令公眾覺得是沉悶和遙不可及的事情,但當內地準備讓北水南調,先以QDII形式來港投資,繼而再開通港股直通車,再加上在港的國企紅籌又返回內地掛牌,如何確保區內金融市場穩定,就成為逼在眼前的要務,這些工作做不好,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就沒有進一步發展的機會。
在昨日的論壇上,特首曾蔭權提到香港在回歸後遇到金融風暴的經驗,以及近期一些出現的按揭危機,有不少金額龐大而又突如其來的資金流動,因此,無論各地的政府或監管機構均需加強溝通和合作,並提高市場透明度,避免市場在出現問題時,才作出最壞的推想,採取不必要的行動。
限制直通車資金有原因
同一時間,內地官員亦對金融體系的穩定性表示關注,出席同一場合的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就指出,金融改革進程中仍會不斷面對新挑戰,例如次按問題反映如何保持金融系統的穩定性,亦是一個關注點。至於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對英國《金融時報》談到港股直通車時,就有更具體的表述,強調新措施對個人投資是不會設有限制,但加起來的總額就不會沒有限制。由此可見,內地官員對於防範金融風險的高度重視,並且以此作為開放改革金融領域首要考慮,香港若想在中國金融業發展上有空間,就須主動作出配合。
社論表示,加強金融防險的工作,要從多方面進行,其中有機構性的,也有法規性的。所謂機構性的,就是在架構上保證當局要有主導權,最近港府入市吸納港交所股份,多少就有這方面的含義,原因是港交所除了提供一個交易平台,還有權制訂交易規則。遊戲規則訂得過緊,市場就不能暢活,訂得過鬆,則容易造成過熱,出現泡沫,所以要透過相關機構做好把關,就要確保人事和管理權。
美次按為禍歐洲要借鑑
至於法規工作,則是在制訂相關法例和規則時,能夠因時制宜。過去幾年,香港跟隨“國際標準”不斷放寬限制,譬如最近有聲音要求放寬沽空限制,這些規定一旦實施,會對財雄勢大的基金最為有利,亦可能令市況大幅波動。有關方面若不是因近月外圍市況不穩,可能已經對放寬亮起綠燈。監管的工作做得不夠細心,就有可能令香港成為外資大鱷的提款機,重蹈亞洲金融風暴時的覆轍。
社論又提及,美國把大批劣質次按,包裝成為優質債券,出售給歐洲各國,導致歐洲金融體系面臨癱瘓風險,英國央行更要出手干預支持出事的銀行。在今次風暴中,香港暫時未受重創,在慶幸之餘,亦應該深刻作出反省,尤其目前本港股市交投日益龐大,衍生工具買賣普及,這些高風險的投資涉及複雜的對沖技巧,重重交疊後令人眼花繚亂,當金融市場出現劇烈波動時,這些高槓桿工具,就可能成為狙擊金融體系的火炮。
社論認為,近年香港交易所大力提倡和內地合作,此舉等如是打通中港金融市場的關卡,但如果香港的防險工作做得不好,即使中央想扶香港一把,恐怕也不敢冒引狼入室的威脅,而曾特首提出要注意有龐大而突然流動資金,亦是一個合時合理的回應。 |